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谈校本课程

(2020-07-04 17:28:41)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校本课程

分类: 教学研究

时长江

作为一个校本课程的初探者,我还谈不上有丰富的经验,只是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有了一些自己的感受和观点。今天,我想和各位同仁一起探讨三个问题:一是校本课程的内涵,二是校本课程的价值指向,三是如何开发校本课程的问题。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课程改革的重大问题,是教育教学观念转变的左证。全国各地都在进行着一个空前的教育尝试,于是各种各样的校本课程也就粉末登场。在网上,在资料里,在课程改革的论著中,我们看到了不同于传统教材的新的课程范本和教学方法。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片属于我们教师自己的天空。

什么是校本课程?我给它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它是指教师根据教育实际、学生现状、社会要求等方面来拟定教学目标,选择和筛选课程内容,来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的具有教师个性和学校教学特色的课程体系。

首先,我们的角色发生了改变。如果说传统课程中教师是文化的承传者,那么校本课程则要求我们做文化的反思者和重建者。摆在我们面前一个艰巨的任务,就是我们要对我们的课程进行反思和重建,也就是说,我们要有一种研究的精神和参与的意识。

其次,校本课程的开发最终的目的是让我们教师不再只是教书匠,而是成为一专多能、具有个性化的品质和创造性思维的教育者和教育家。我们要参与课程的开发,进而转变教育观念,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并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好了,套用广告的语言方式,我呼吁:您想拥有独特的教学方法么?请来开发校本课程吧;您想形成独特的教育风格么?还是来开发校本课程吧。

再有,我觉得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于教师个人而言,必须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精神为基础。专业知识和技能好理解,那么什么是专业精神?这就包括你的治学品质、治学方法以及因而形成的人格个性。比如,语文老师要有风雅之趣,政治老师要能伸张正义、向导人生价值,理化老师则善于明辨世事之理,外语老师能在言谈中指引中西文化之变通。俗话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校本课程之台阁必要矗立在传统文化精神的累土之上。

教育学家艾利奥特说过:课程改革是人的力量,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由此可见,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教师个性的张扬。

我开发了一个校本课,就是“新诗的写作”,即带领着学生学写诗,并上了一节公开课。我的开发动机有几个,第一是出于一种热情,一种对诗歌的酷爱;第二,诗歌又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第三,学写诗歌能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加厚他们的文化文学底蕴。于是我搜集大量的诗歌理论及诗歌作品资料,整理之后,寻找一个小的切入点,即从最简单的小诗的模仿入手,来进行课程的尝试。开始的时候,学生有点摸不到头脑,经过我的引导和示范性的点拨,他们开始动起来了,并且表现了空前的热情。

记得我和同学们一起做的第一首小诗是这样的几句:

吾乃一小草,生长在荒郊。(我们很渺小,用比喻)(环境也不好呢)

风来摆一摆,雨来摇一摇。(描写风雨来临时的景象)

朝来阳光照,暮去月儿悄。(仰视世间的一切,自卑、无奈)

应有凌云志,乘风步云桥。(应该有高远的追求)

后来北京的两位专家来听了我的课,也给予了很好的评价。我于是趁热打铁,出了两期班刊,我觉得同学们的潜能是巨大的。现在,我们班级同学的日记里面经常会出现一些诗歌作品,而且开始出现一些较成熟的作品。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他们用一首小诗的形式在黑板上留物理作业,生若如此,师者何憾?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教师的个性会传染给学生,有的时候会给他们带来终生的影响。就象我在一次演讲时讲过的一件事,老师是长发如水,洒脱不羁,学生则难免更是“长发飘飘,短发也飘飘”了。事情都是辨证的,教师的个性也有好坏、积极与消极之分,如果我的个性不是诗歌的写作,而是情书的写作,那么我的学生们无非只会多几个多情种子而已。同样的,一个老师只以机谋算计为能事,学生自然会勾心斗角,甚至到最后老师会重蹈了王熙凤的覆辙,“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让学生把你推向军事法庭。

最后,开发校本课程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尊重教师的个性,发展好的个性。

我的意思有两个,校领导要尊重老师的个性,同事们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鼓励,互相扶持。老师们需要一种空间。有的老师夸赞好学生说:这个学生真好,给点阳光他就能灿烂。我也敢说,给我们可爱的老师们一片天空,他们就会展翅飞翔。

比如,一直暗恋语文的李龙佶老师,他能将祥林嫂、鲁侍萍运用到政治课当中,能在讲消费的时候联系到语文试卷当中的语用题,那么,他可不可以开发一个跨学科的校本课程呢?如果可以,那么,老狼可以学学教篮球,杨东滨可以去作化学诗歌,刘敬凯也可以讲讲老庄哲学么。当然,这里只是举几个也许并不恰当的例子而已。

2.教育资源的利用。

与传统课程相比,校本课程的教育资源应该是具有开放性的,大量而丰富的。校内的,校外的,理论性的,实践性的,理论资源,网络资源。这些资源等待着我们的开发和利用。我们必须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而应该注意的是,我们利用这些资源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

3.缩小高考与校本课程开发之间的距离。

在开发校本课程的同时,我们应该知道,校本课程也是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服务的。它与传统课程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矛盾的。如果你开发的校本课程与高考无关或关系不大,那么你已经违背了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并且会失去很多援助。当然,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就需要我们找好切入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领导、同仁、学生的帮助下,你开发的校本课程定会大放异彩。

4.注意学校的情境分析。

情境分析包括学校的外部、内部的情境分析,也包括主观、客观信息的综合体认。开发校本课程的教师通常依靠自己的喜好,殊不知过于武断会使你劳神费力而又遭“竹篮打水”。看资源如何,人气如何,条件如何,前景如何,众多因素考虑周全,再积极地投入劳动,“汗滴禾下土”,又何止于“粒粒盘中餐”呢?

校本课程会使学校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使教师教学风格更加突出。但愿我们的九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折不回,百炼成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