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在课堂上怎样运用评价语言

(2020-06-30 17:17:57)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李晓红

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使用评价语言,而且评价又是惊人的相似,如果问道:“我们是为了什么而评价?”可能很多人都一头雾水,没有深思过,仅仅是为了评价而评价。随着新课程理念不断渗透,我们都意识到评价是重要的,却又总是走不出传统的为评价而评价的模式,归根结底是我们没有弄清评价的作用。教师怎样在课堂上运用评价语言?

 【案例1】这是一节识字课的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看下面这些字,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呢?

          

生:“看”应属于第二类。它上面是一个手,下面一个目。用手挡在眼睛上,就表示看的意思。

师:不错。

生:“鸣”字是一个口,一个鸟,鸟儿用口鸣叫,这个字也是属于第二类。

生:还有“雀”。我查过字典,下面的“隹”就是鸟,上面的是“小”。这里用“小鸟”指麻雀,我认为也是属于第二类。

师:说得好极了!

生:“战”就是打仗的意思。打仗时要用兵器,所以右边是“戈”,左边的“占”表示字的读音。“战”属于第三类。

师:你说得真好。

生:“清”字也属于第三类。左边“氵”表示与水有关。右边“青”表示读音。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

这个案例体现了评价的鼓励作用:“不错”“好极了”“真了不起”这些都是鼓励性语言,学生一听就懂。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千过,莫如褒子一长。”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从而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然而案例中的鼓励性评价过于单一、模式化,学生更希望知道自己好在哪里。再看下一个案例:

 【案例2】这是一节小学科学课

上课了,教师拿一盒活蚯蚓发给学生,蚯蚓到处乱爬。于是,学生满教室抓蚯蚓。然后教师让学生观察蚯蚓,并组织讨论。

生:我看见蚯蚓没有脚,可是会爬。

师:好。

生:那不是爬,是蠕动。

师:你说得更好。

生:我发现蚯蚓身上是一环一环的。

师:你观察得很细致。

生:我尝了尝,蚯蚓是咸的。

师:我不如你,你很勇敢。

生:我拴了根线,把蚯蚓吞了下去,又拉了出来,我发现它还活着,说明它的生命力很强。

(站了起来,严肃地说):你真了不起,我应该向你学习,勇于为科学献身。

这种鼓励不是一味地说好,而是肯定了学生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和性格,学生通过教师的评价对自己的优势有所认识。因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教师评价学生时能发现学生的强项智能,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树立起自信。注重对学生健康的情感、价值观的鼓励性评价是十分重要的。这种鼓励的作用是巨大的,这将使他们更自信、更坚强、更乐观地面对生活。

 评价具有激励性作用、引导性作用和反思性作用。在明确评价的作用时也改变了我们为了评价而评价的观念,使我们明白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不断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只要他们努力了,尽心了,我们都要诚心地为他们祝贺,真心地为他们高兴,不要吝啬鼓励性的词语。课堂上的“节外生枝”“出格”行为只有在正确的引导下才会绽放出五彩的浪花。课堂上学生遇到了“拦路虎”,有了过不去的“门槛”,不是教师“杀虎”、“砍门槛”,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随时进行自我反馈与分析,自我调解与完善。从而积极地把评价要素纳入到学生认识活动中去,使学生在自我评价、自我比较中获得自主发展,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反省意识和能力。明确了评价的作用,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堂情境以及教师不同的性格特点,评价语言可以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可以运用口头语言、表情语言、肢体语言,调动全身的每个细胞参与对学生的评价,通过恰如其分的神态、动作,极富感染力的语言等,把自己的情感传给学生,以自己的真情感染学生,这样才可以使评价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枫叶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