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课堂上怎样运用评价语言
(2020-06-30 17:17:57)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李晓红
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使用评价语言,而且评价又是惊人的相似,如果问道:“我们是为了什么而评价?”可能很多人都一头雾水,没有深思过,仅仅是为了评价而评价。随着新课程理念不断渗透,我们都意识到评价是重要的,却又总是走不出传统的为评价而评价的模式,归根结底是我们没有弄清评价的作用。教师怎样在课堂上运用评价语言?
师:请同学们看下面这些字,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呢?
战
生:“看”应属于第二类。它上面是一个手,下面一个目。用手挡在眼睛上,就表示看的意思。
师:不错。
生:“鸣”字是一个口,一个鸟,鸟儿用口鸣叫,这个字也是属于第二类。
生:还有“雀”。我查过字典,下面的“隹”就是鸟,上面的是“小”。这里用“小鸟”指麻雀,我认为也是属于第二类。
师:说得好极了!
生:“战”就是打仗的意思。打仗时要用兵器,所以右边是“戈”,左边的“占”表示字的读音。“战”属于第三类。
师:你说得真好。
生:“清”字也属于第三类。左边“氵”表示与水有关。右边“青”表示读音。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
这个案例体现了评价的鼓励作用:“不错”“好极了”“真了不起”这些都是鼓励性语言,学生一听就懂。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千过,莫如褒子一长。”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从而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然而案例中的鼓励性评价过于单一、模式化,学生更希望知道自己好在哪里。再看下一个案例:
上课了,教师拿一盒活蚯蚓发给学生,蚯蚓到处乱爬。于是,学生满教室抓蚯蚓。然后教师让学生观察蚯蚓,并组织讨论。
生:我看见蚯蚓没有脚,可是会爬。
师:好。
生:那不是爬,是蠕动。
师:你说得更好。
生:我发现蚯蚓身上是一环一环的。
师:你观察得很细致。
生:我尝了尝,蚯蚓是咸的。
师:我不如你,你很勇敢。
生:我拴了根线,把蚯蚓吞了下去,又拉了出来,我发现它还活着,说明它的生命力很强。
师(站了起来,严肃地说):你真了不起,我应该向你学习,勇于为科学献身。
这种鼓励不是一味地说好,而是肯定了学生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和性格,学生通过教师的评价对自己的优势有所认识。因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教师评价学生时能发现学生的强项智能,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树立起自信。注重对学生健康的情感、价值观的鼓励性评价是十分重要的。这种鼓励的作用是巨大的,这将使他们更自信、更坚强、更乐观地面对生活。
(枫叶教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