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2020-06-12 17:00:32)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刘成斌

新课程改革实验已五年了,而“应试教育”却仍“扎扎实实”地出现在课堂上。老师说应该改革,但要参加考试,要分数,所以不敢改革。有些领导在作报告时,总会说一句话,无论怎样改革,质量要保证。言下之意,质量就是分数,改革要影响质量。我认为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以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评价是按照一定的理论框架和价值标准,对课堂教学活动诸因素发展变化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应是: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时间全程化,评价内容全面化。

二、影响课堂教学评价的因素

影响课堂教学评价的因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环境、教学设施设备、季节气候变化等,其核心是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关系及变化。是因为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环境的创设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由教师来设计。

三、课堂教学主要因素的评价

1、学生和教师

学生是有不同兴趣、爱好和需要的生命个体,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知识的创造者。课堂教学应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为诱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而学生的主体性特征表现为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看课程改革是否真正推进,就看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是否改变。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知识的载体,又潜藏着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塑造。教材是教学内容的文本形式和音像形式,是学生学习的媒体。选择教学内容的重要标准是关注学生的体验,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应是具有“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知识。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去探索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能力,培养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选择必须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发展,即“教为学服务”。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教材教学,而不是教教材。

3、教学目标

要根据学生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和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来设计教学目标。目标的制订应尽量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应体现全面性和差异性。课堂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4、教学方式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决定教学方式。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是共生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引起学习方式的转变。成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自己解决问题。教师要在激发学习兴趣、活动方式上进行研究。让学生去探究、体验、合作、创造,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活动中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形成过程。教学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可以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也可以是实践操作、探究活动、问题讨论、信息交流等。教师特别要实施启发式、讨论式、任务型教学和差异教学法,让学生掌握探究、讨论、体验、模仿和质疑等学习方式。

5、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的设计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学环境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来创设。课堂教学应创设开放、和谐、合作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形成一个适合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人文环境。在教学中要做到教学民主,关系融洽,人格平等。让学生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建立自信。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学资源,创设图文并茂,声情同步,动静结合的物质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如开发学生网站,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参与学习活动。

6、教学结构

教学结构设计是学生、教师等基本因素的一个动态设计过程。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上是否落实,就看课堂教学结构是否改变。通过教学结构的设计,达到信息的多向交流,人与物多向联系,实现教学的开放,思维的激活,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

四、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课堂教学评价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主体教育思想,个性教育思想,全面发展思想。

2、教育性原则。课堂教学评价应促进学生学习,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淡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强化评价的激励和发展功能。

3、科学性原则。课堂教学评价选择影响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评价的主体应多元,要有教师、学生、家长及教育专家。评价的内容应全面,要评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评价的时间应全程,评价结果与过程。评价的方式应多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等。

4、发展性原则。课堂教学评价应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

5、人文性原则。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体验,着眼学生的差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以过程评价为主,兼顾终结评价,以定性评价为主,兼顾定量评价。

(枫叶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