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课改实践中教研的发展取向

(2020-06-11 17:17:36)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姚珍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伟大实践中, 中小学特别是教育落后地区的中小学, 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应坚持以教科研兴校兴教, 把教科研作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有了这样的思想,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认为应坚持“八个走进”的教研发展取向, 以克服现实中存在的只教不研或研而不教、教研脱离学校实际、脱离教学、脱离学生的各种现象。

1. 走进学校

教研走进学校是指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和常规的教育教学管理中, 校长应积极引导全体学科教师, 结合学校实际,坚持不懈开展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 即谓校本教研。校长是否重视教研, 关键是校长要懂得教研, 要认识教研的科学内涵和功能。一般而言, 中小学教研是指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 以科学的方法对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各科现象, 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研究, 以求找到教育的新规律、新方法, 从而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过程。由此可知,开展教研能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 不断更新自己而与时俱进, 不断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以适应新变化新需求;同时, 开展教研还可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和动手实践探究及创新。由此可见, 校长具有强烈的教研教改意识, 学校就必然有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浓厚的教研教改氛围, 也必然会产生高水平的教师和高质量的教育教学, 学校也就会有生机而蓬勃发展。

2. 走进学生

学生是学校和学校教育水平的体现者, 因此教研走进学生是最可贵的。校长和教师能以真诚的心态走进学生的心田里,了解研究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情况;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教育水平和生活状况, 是“对症下药”, 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志向、个性与特长的需求。而教师能否真诚走进学生, 关键在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为此, 教师应敢于走下“师道尊严”的神坛, 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与呵护。让学生在心理上有足够的安全感和自由, 学生才能敢于走向教师, 与教师交心; 也才能真正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实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及合作学习的目的。

3. 走进教材

教研走进教材是重点。在任何时候, 教师钻研教材是天经地义的。教师对教材研究的越熟越透, 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水平就越高, 方法产生的就越多, 效果就越好。新课程的教学是以课程标准为中心的教学。教师在重点钻研好课标的基础上, 要钻研开发用好教材。新教材的编写思路中给教师留有很大的开发与创造的空间。教师应根据“三维教学目标”要求,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 开发利用好身边的教学资源和优质教育信息资源, 特别应重视教育教学中的再生教学资源, 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越教越丰厚。有人说,新课程改革, 成就学生的学业, 成就教师的专业。愿广大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 力争早日成为学习型和研究型的教师。

4. 走进课堂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 教研走进课堂, 重点是要研究新课程教学的教学思想、目标、方法与模式等。经过大量的实践调查与思考, 我认为在新课程的教学中, 要研究和实践的基本的教学思想是: 坚持以人为本, 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发展,主动发展;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于教学思想是教学的灵魂, 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 就有什么样的教学。因而,在新课程的教学中, 重视教学思想的研究和实践, 就是落实好“三维教学目标”的需求。对新课程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模式的研究与追求, 也是新课改的重点, 广大教师对此进行了很多的尝试。我通过大量的听课、评课和调查, 认为应该坚持的基本的教法与学法是:变教师单一满堂灌的讲授为少讲精讲多练;变学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及研究性学习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应下决心逐渐废弃不适应新课程的“五环节”教学模式,逐步建立“以人为本,学生自主发展” 的有生机的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此外,面对黑板、幻灯投影、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同堂的情况,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应明确认识到黑板的教学功能是其他任何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应将黑板作为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和展示水平的园地。因而,更应重视板书, 精心设计好板书,发挥好黑板的功能。要彻底抛弃没有多媒体就不能开展新课程教学的误解。

5. 走进教育

评价教育评价有其复杂性和多样性。在新课程教育教学的评价研究中, 更应重视评价的激励性、发展性和导向性研究;更应重视对学生成长过程和认知能力的形成性评价的研究。大量的事实证明, 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各种表现的评价态度, 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甚至是终身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务必给予足够和恰当的表扬和鼓励, 应坚决杜绝当堂当众的批评、辱骂和体罚。否则不仅达不到育人的目的,而且可能造成惨痛的后果。

6. 走进创新

教育我国的基础教育, 在传统教育中学生有比较扎实的“双基”知识, 这是成功的一面。但是, 由于教学目标的单一化, 使得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国外相比较严重滞后。因而,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中, 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列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这是强化民族创新精神和国家发展力的需求, 也是中小学教师的重任。因此, 在新课程的实践中, 每个教师都应结合教学实践进行积极探究。那么,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我国教育家刘佛年教授说:“什么是创新, 我想只要有一点新思想、新思考、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方法、新做法等等, 就可称得上创新, 我们应把创新看得广一点, 不要看得太神秘。”刘教授的观点给中小学教师开展创新教育拓宽了思路, 降低了难度。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以此为导向, 努力探索和实施创新教育。

7. 走进校本

课程校本课程是新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研究和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 是新课程实践中每个学校、每个教师所面临的新课题。校本课程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化和特色化发展开创了新空间, 是形成办学特色的有效举措。广大中小学教师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和实施者。因此,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 教师们应结合学校实际做出更多的探究与实践。

8. 走进自己

教研走进自己, 主要指教学后的反思。反思什么呢?反思成功与失败。反思的内容有: 教材的利用和处理、教学与学法、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实践的情况等。同时, 随笔写下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教训, 形成教学案例或课后记。这是积累教科研素材的好方法, 是搞好教科研的基础。从某种意义而言, 一个教师的成长与成熟, 以至达到高水平的教学, 都是在不断反思、不断实践与总结中形成的。因此, 在新课改的实施中, 广大教师应高度注重课后反思, 学会善于总结和积累, 力争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 中小学教师在新课改的实施中, 开展上述教研, 要善于学习教育理论;善于结合实际, 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研究;善于及时总结及时撰写论文;也要善于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 展示自己的教研成果。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枫叶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