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教学高潮迭起
(2020-06-09 17:06:51)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要环节,是学生获得阅读、赏析、写作理论知识的重要源泉。在当今多媒体教学、拓展教学、创新教学中仍其关键作用。因此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高质量地输出信息,并及时反馈提高,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高昂的学习状态,才能较快提高教学质量。
一、明确高潮的作用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动、唤醒、鼓舞。当课堂教学中教学高潮出现时,学生会因急于知道结果而凝神思虑;会因解决了某一道题而释然;会因有了新发现而拍案惊喜。此时,学生整个身心处在创造的激情和成功的喜悦之中,思维活动异常活跃,教学效率会明显提高。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平铺直叙、照本宣科,没有感情的激荡,高潮的迭起,势必更加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兴趣索然,味同嚼蜡,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好。如果我们注意到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设计一些教学高潮,引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能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我们传授的知识。
二、看准高潮的时间
心理学和生物学表明,一天中,学生的生理节律呈现着周期性变化。在每节课45分钟内的不同时段,学生的兴奋程度也有较明显的起伏,上课开始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逐渐提高,在课堂中段达到高峰,此时,学生的稳定性也表现明显,随即学生兴奋程度逐渐下降,注意集中程度减弱,直到下课。注意的稳定一般在20分钟左右,在这段时间内,学生思维集中程度最高,对信息的接受、加工、运用能力最强,智力利用效率最好。所以教师要十分珍惜这段“课堂教学黄金时间”,把教学高潮设在这段时间内,设法使这一时间段保持并尽力延长。
三、选准高潮的内容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应看准火候,选准内容。在设计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时,将比较紧张的逻辑思维活动和记忆活动的学习内容,如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分析问题的基本技能和要求识记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内容,安排在课堂中段25分钟左右的时段里,从而形成一个个教学高潮。
四、课堂教案设计
初中生兴趣稳定性差,可塑性强,因此,教学中应发挥学科优势,充分利用故事、成语、录音、日常生活画面、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抓住课堂时机,巧妙设置教学高潮,不断刺激学生,这样对提高教学质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如能把握时机,运用恰当的手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掀起一个个教学高潮,就能顺利的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枫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