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评价

(2020-06-08 23:02:48)
标签:

教育

语文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课堂上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营造一个和谐、平等、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何其重要。教师的语言评价恰到好处,更会让学生体会到尊重、信任、理解和关爱,增进师生情谊,开发学生情商,进而受到激励,鼓舞,从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极大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忽如一夜春风来——勤于鼓励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因此,教师的评价应该重情感投入。

有一节乡土教材辅导课,我要求学生讲出两位金华文人及代表作品,学生回答得也不错,我觉得差不多,刚准备结束时,一个声音传来:“张志和。”我一下子糊涂了。“他是浙江金华人,代表作《渔歌子》《渔父》。”这么高难度的音都读得准,很难相信出自这位“中等生”的口。沉默,确定,我想起来了,我快步走到这个学生的身边,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由衷地赞叹说:“不错,看书很仔细,谢谢你让我们记住了他,把《渔歌子》给大家背一遍好吗?”

鼓励的目光和亲切的话语,让他感到骄傲和自信,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事实也证明,他的语文成绩进步很快,最终跨入了班级优等生的行列。毕业后,一直和我保持通信,还告诉我他的网名“兰溪志和”,其义不言而喻。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敏于点拨

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幽默、机智的语言来点拨学生,注意他们的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或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巧妙地点拨,春风化雨,使学生豁然开朗,进入“柳暗花明”的诱人境地。我曾经看过一个著名案例,特级教师施建平老师教学《长征》一课时,对“万水千山只等闲”一句的理解与朗读这样处理:

1)理解“等闲”。施老师首先引导学生思考“红军把什么看的很平常”。

2)朗读“万水千山只等闲”。学生们凭着一种直觉,读时语调上扬,“只等闲”三字尤其突出。

3)施老师并未急于评价学生的朗读,或直接告诉他们“战士们把万水千山看得很平淡,读时语调要轻些”。他只是轻轻一笑:“听了你们的朗读,我觉得战士们把“万水千山”看得太重了。”学生顿时心领神会,改变了原来的读法,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牧童遥指杏花村——关于引导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在课堂上时刻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变化,并深入其中,加以引导,发挥好“引导者”的功能。我校一位教师在公开课上对学生这样评价:“你真会动脑筋,能自己组织语言来复述书上的内容,如果照搬书上的原话,我们不就听不到这样的回答了吗?”乍一听,这是表扬,但仔细品位,会明白它是老师对学生们进行回答问题方法的辅导。老师先肯定这位学生的发言,接着借“如果……就……”句式巧妙提醒学生们要善于动脑,回答问题语言要有个性。多么委婉、亲切的诱导啊。如果严加指责,批评学生是复印机,我想,以后学生恐怕连复印都不愿意做,课堂气氛又如何调动起来呢?

四、天生我材必有用——勇于赏识

适时真诚的赏识,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的支持点,是加快思维的兴奋剂,是积极思维的导火索。我也在这一方面积极探索,“准备好一百顶高帽子给学生”。如:“口齿多清晰,像王小丫。”“同学们说得多漂亮,不亚于宋世雄。”

教师不管哪句话,都包含着赞美和赏识,层层递进,适合得体。对学生敢于肯定,勇于赏识,他们的积极性高涨,课堂成了学生的乐园,学生们感到“我能行,我定行”,他们看到成功,享受成功,更愿意去成功。这种赞扬发自教师内心,别吝溢美之词,还要真诚具体,让学生既感到老师对发言的关注,又感到对他本人的关爱,从而增强他们继续超越自我的自信心。

教师在语言评价实践中须把握好以下原则:

情感性原则:

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如同法官终裁,超然于对象情感之外,而应与之共同介入,以心灵拥抱心灵,以激情燃烧激情。

差异性原则:

课程学习中的差异性,常蕴涵着学习主体的特殊性,那些无法达到统一标准的学生,恰恰可能是别有思维活力和别有言语个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师接纳个体之间的差异,实在是教育者的明智。

(教育星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