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发生式”评价策略
(2020-06-06 22:38:17)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评价 |
分类: 教学研究 |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其教学评价是随着教学进程的展开而“发生”的。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是一种“发生式”评价。所谓“发生式”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评价者主动收集和处理现场信息,对评价对象的学习生成过程做出恰当的价值判断,以促进有效学习“发生”的一种评价方式。下面结合数学学科谈一些具体的评价策略。
一、当学生存有顾虑时——“激励”评价
学生由于受知识和经验的限制,有时不敢大胆地去尝试,特别是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就是心里有了想法也不敢大胆地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生怕讲错了会被别人嘲笑。当教师觉察到这种“冷场”现象后,要及时采取“激励性”评价的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学生自信的火花,鼓励学生勇敢地投入学习之中。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教师开门见山地出示例题:1/4+3/8,让学生先试算。有不少学生愣在那里没动静,甚至还有学生在轻声嘀咕:还没教怎么会算呢?教师发现情况后,进行了鼓动:“没有尝试,怎么知道不会呢?”“你试一试,相信你定会有收获!”“只要全心全意地投入进去,什么事都难不倒你!”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都投入了独立计算,并“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自己的算法,这些算法中虽然有些是不正确的,但学生的主动投入使教师找准了教学的真实起点,为下一步顺着学生的思路来分层施教提供了依据。
二、当学生思维受阻时——“启发”评价
学生在学习中由于受负迁移和思维定势的影响,会对一些学习内容理解偏颇或探究活动偏离方向,再加上面对一些思维力度较大的题材时,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会受阻。此时,教师应采取“启发性”评价手段,将学生受阻的思维通道打通。例如,学生在自主探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不少学生由于受“能被2或5整除的数的特征”影响,始终将目光停留在“个位”上,从而使探究活动受阻。此时,教师进行启发性评价:“同学们能够将前一节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本节课中来,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老师为你们学会了这种方法而感到高兴!但数学中的规律是丰富多彩的,有些规律是不通用的,用以前的方法不能解决现在的问题时,我们要寻找另外的途径和方法。”然后教师出示一些正反材料让学生判断,使学生明白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跟“个位”无关,并将探究思路引到“数字之和”上去,使探究活动能顺利进行下去。
三、当学生畅所欲言时——“延时”评价
教学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当学生回答了一种答案后,有些教师会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这种评价会出现这样的后果:如果是否定的评价,学生可能会有挫折感,会丧失继续回答问题的信心和勇气;而如果对正确答案进行了大力褒扬后,其他学生就会趋同于这一答案而不去想其他的解法,思维的闸门就会被关闭,创造性思维可能被扼杀。因此,当学生“有话可说”时,教师不要马上给出“对”或“错”的结论,而要灵活恰当地运用“延时评价”的策略,让学生畅所欲言地抒发见解,无拘无束地开展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促使学习成果多样化。例如,学习“整数除以分数”一课,例题是:妈妈买 千克柠檬花了6元钱,平均每千克柠檬多少钱?学生独立计算时出现了两种答案:
教师并没有马上判断对错,而是问道:“你有什么方法能证明谁的答案正确?”于是学生动起了脑子,想出了多种证明的方法:有的用分数乘法来验算,有的把分数化成小数去计算,还有的从实际意义上去理解1千克柠檬应该比6元钱多,等等。试想一下,如果教师过早地给出正误评价,学生能有这些精彩的思维成果吗?
四、当学生交流成果时——“互动”评价
五、当学生学有创新时——“赏识”评价
六、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宽容”评价
总之,课堂教学中的“发生式”评价是一门复杂的艺术,需要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辩证地制定评价策略,灵活地运用评价方法,才能更好地实现以评促学。
(教育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