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堂教学中“度”的运用艺术

(2020-06-04 17:37:09)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李冰梅

凡事应有“度”,教学也不例外,这里的“度”指恰到好处的程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把握好“度”,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速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知识的速度要做到快慢、缓急适中得体,使学生容易接受。如果速度过快,超过学生一般的接受、消化速度,那么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内容便会匆匆而过,无法静思默想,完成收取信息,并及时反馈,难以留下较深刻的印象。速度过慢,结构松散,则容易给学生听讲、思维留下“空隙”,使他们形成剌激疲劳,神经松驰,注意力分散。

坡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架桥设阶,铺石修路。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对课堂坡度的最好注释,朱熹也曾说:“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坡度过大,学生无法接受,容易产生惧怕心理和厌学情绪;坡度过小,则容易使学生有“轻而易举”之感,造成学生思维肤浅,不善于动脑分析问题,不利于学生求知的意志和品格的培养。

密度

课堂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时要做到疏密相间,科学合理,即每一节课的知识传授量不能过大,过密。密度过大,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势必影响知识的吸收;密度过小,不但白白浪费教学时间,而且由于知识容量少,会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

深度

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应是新鲜的甘蔗,而非经过教师咀嚼过的甘蔗渣。是层层剥笋的工具和方法,而非一个所谓知识精华的竹笋。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应摒弃那种照本宣科的讲述,深挖教材中培养学生能力和技能的内容,并加以想象、构思,创造出新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内容,分析、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