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常态下的教学效益最大化
(2020-06-02 17:30:27)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齐 健
——对当下一些课堂教学现象及观点的辨析
今天,我们究竟在追求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境界?——课堂教学改革取向问题再探取向:由“知识课堂”走向“生命化课堂”。
关键:必须是真实的,而非虚假的;必须是深刻的,而非肤浅的;必须是有效的,而非空泛的。
追求:“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叶澜)。应在有限的空间、时间和资源状态 下,力求获取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思想的肤浅必然导致行动的盲从——为什么我们的教学行为总是跳不出盲目的怪圈?
(一)几种典型的课堂教学浮躁病状观察
病征1:“合作”的真与假(讨论、互动问题)
病征2:“活动”的实与虚
病征3:“探究”的深与泛
病征4:“自主”的是与非(教师的作用问题)
(二)病理归因:亟待澄清的某些理论认识
诘问1:“基本知识”的内涵究竟是什么?
诘问2:究竟是“联系生活”,还是“回归生活”?
诘问3:究竟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还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主?
诘问4:对“接受式学习”究竟是兼容并包,还是一概排斥?
回到常态:课堂教学改革求真的应然抉择——点击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几个问题。
点击1:学习方式变革的实质— “学会自主”“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点击2:不容忽视的大问题—“细节决定成败”
点击3:永远不能放弃的任务—既要授人以“渔”,也必须要授人以“鱼”
点击4:“丰实”的教学方式—“主题教学”
点击5: 重提“纯净水”与“白开水”之争——更有价值的是原生态的课
点击6:“思辨”一词的另类解读——课堂“动”“静”应相宜
点击7:“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或“引子”)——引领学生实现超越
点击8:教学的极致(大象无形)——“无我”的教学,“无痕”的教学几句简单的结语一堂好课的底线是必须有学科性质!教学必须要按照学科自身的规律办事!
浮华散尽始见真。由是,所谓完美的教学,也许就是用看似最质朴无华的简约方式,而使学生获得最丰硕的收益吧?教师必须自觉锻造一种“专业灵魂”,即善于思辨的大脑和卓然独立的精神操守。
一句话——“我思故我教”!
(枫叶教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