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评价给教学“插翅添翼”
(2020-05-29 17:11:11)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岳淑芬
新的课程改革在教学上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评价”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已经越来越被大家重视,评价不仅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还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的方法 ;评价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等等。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最常见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效手段。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老师的爱,看到自己的进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让学生看到希望,产生动力,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对学生适时适度的多彩评价呢?根据自己几年来的教学经验,从评价的意义,评价的方法、形式等方面来阐述我对“评价”的认识,阐述的同时并列举了教学中相应的例子。
一、个体内差异评价
个体内差异评价要充分考虑个体的差异,对被评价对象没有多大压力,有利于评价者了解被评价对象的个体差异和自己的前后发展变化情况。因此,在学习评价中,我们应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起点)挖掘学生的不同潜能,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坚持“以人为本”,用发展的眼光给学生一个具体、恰当的评价,让每一个孩子自己和自己进行纵向比较,看到自己的进步,帮助学生体验成功,激励学习热情,从而促进学生继续发展。当一位学生的考试成绩总是徘徊在及格分数上,而某一次考试中取得了 80多分,老师则给了他一个“优秀”的等级,这位学生和他的家长高兴不已,也许他能就此抛去“我不笨”的沉重包袱,从这个起跑线上开始不断前进。当“学困生”回答“7+8等于14时,老师可说:“你的回答非常接近正确答案了,请再想一想。”这样“让每一个站起来发言的学生都能体面地坐下来”,应作为课堂教学原则来恪守。在批改试卷(作业)时,教师要在学生的试卷(作业)旁边多写一些“你的进步真大,老师相信你从此后会坚持学好”、“好样的”、“多可惜呀,要是仔细一点就可以得满分了?”等鼓励性的批注或建设性的建议,与学生进行“书面谈话”,对孩子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肯定,存在的问题委婉而艺术地指出来。当学生拿到考卷(作业)时,看到的就不只是“冰冷”的分数与“无情”的勾叉了,而能深深体会到老师对他的赞赏与期望,使他看到自己积极的一面与努力的方向,满怀信心地走向成功。这就是教师给学生最珍贵的、人生无以替代的厚礼----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评价用语要合适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对数学作业的批改,以前习惯于用“ √”“×”来评判正误。此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对错,比较学生的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此法枯燥乏味,且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潜力。这样一来,无疑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学习评价中,也应特别注意,激励不在于对学生一味表扬,只有师生相互关怀与尊重,形成积极的互动,评价才会发挥作用。如果老师总是习惯在作业本上写“太棒了!”“好极了!”我觉得这是用词过分而起不到激励作用。因为这种评价缺少具体的指向,并且是浅层次的评价。教师的评价用语应该有针对性、导向性,同时对孩子做人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我认为在作业批改中巧妙地运用评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作为教师,每天要批改那么多本作业,若是给每位学生都进行全面的评价,写大篇幅的评语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而运用信手拈来的微型评语,既不占用教师太多的时间,又能弥补一般评语的不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在作业批改中巧妙地运用评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有的孩子的解题方法新颖,我就批上:“你的想法很独特,看来你是个爱动脑子的孩子。”有的同学学习有进步,我写道:“看到你的进步,我非常高兴,这说明只要你努力去做,就会有所收获。”对有的同学我写上:“你的成绩一向很好,如果能帮助一下你的同桌的就更好了。” 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与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我就利用简单的评语进行方法指导,引起学生注意。例如,“先看准题目要求”、“找准数量关系试试看”、“第二步该干什么”等,根据这些评语的指导,学生不仅找到了错在哪里,而且知道为什么错、怎么改正。又如教师可以用“不会吧”“这是你吗”、“老师记得课上咱们做过一个小试验,讲的是什么知识呢”等评语间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提高对自身的要求。恰当的评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例如,“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呀”、“你肯定有高招”、“你准行”等。这种带感情色彩的简单评语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而对学习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学生由于粗心而犯的错,教师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切希望,促使学生改正缺点。例如,“搬开你前进的绊脚石 --粗心,奋勇前进”、“和细心交朋友”、“你的字写得可真漂亮,要是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或者“再细心一些,准行”。 这样,我把作业本作为媒介,将作业批语作为交流的平台,及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这样的评语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尊重和期待,从而愿意接受教师的帮助。 同时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评价手段要多样
对孩子学习的评价,除了运用语言和文字外,更多的可以运用眼神、动作和情感的流露来表示。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这些评价手段的运用会产生极好的效果。上课时,有的孩子回答问题非常积极,我会冲他微笑,点一下头;有的同学搞小动作,我会适时给他一个提醒的眼神或微微摇摇头;有的同学板演又快有对,我常冲他竖一下大拇指;或是当他回座位从我身边走过时,摸一下他的头;有的孩子回答得好,我会情不自禁地说一句“ ok”;有的孩子回答问题非常有趣,
引起笑声,我会和大家一起笑,这也是评价,是情感上的评价……这些无声的态势语言评价只要是发自内心的,同样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评价内容有突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应该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更要评价学生是怎么思考的,要通过鼓励与众不同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而,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经常利用口头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并有效地促进学生朝着既定的学习目标迈进。如:一位老师让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说“ 8”这个数。有的孩子说,明年我8岁;有的孩子说,教室里有8个小组;还有孩子说8+2=10,等等。可是有一个孩子却站起来大声说了一句:“8是16的儿子!”教室里顿时哄堂大笑。按照以前的教育观念,老师一定会认为这个孩子自作聪明,哗众取宠。可是这次老师没有批评他,而是很感兴趣地问他:“为什么8是16的儿子?”这个孩子回答:“因为8是16的一半,所以8是16的儿子。”接着他滔滔不绝地说:“8的儿子是4!4的儿子是2!2的儿子是1!1的儿子是0!”当 时 老师也忍不住笑了起来,真没有想到,孩子的思维这样特别,他们眼里的数字竟是这么有趣。老师表扬了他,并对他说:“谢谢你,你的发言总是让老师吃惊。”
好地表扬了一番: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是一种极好的学习品质。我的表扬带来了同学们的一阵情不自禁的掌声。我想这样的评价高层次地肯定了他的表现,也为大家提供了学习的榜样,具有鲜明的导向性。
五、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改革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许多国家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一个目标,这已经成为国内外的一个共识。在刊物上看到这样一则报道,国内的人士在香港参观一所学校,听课后参观教室,教室中好的作业贴出来,其中一份作业“错误百出”,语法错,拼写错,但评语使人非常惊讶,(非常棒的)!重复有三个这样的评价。访问教师,他说,这篇文章反映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独立思考,当然是非常好的。如果所有的教师都关注学生的思考,一定会成为教学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风气。在平常的作业(考试)中,一个学生解题时漏写了一个“答语”,教师认为非常严重,于是罚学生抄写很多遍,这个教师关注的是细节,而没有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做还可能给学生带来负面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厌倦数学学习,降低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评价主体要突出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要只限于“老师评学生”,还要把更多的评价权教给学生,开展师生(生生)互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学生对人对己的认识,增强评价意识,提高评价能力。如师生(生生)互评:“你觉得他回答得怎么样? ”“你认为他的解题思路最棒的地方在哪里?”“这种做法怎样?谁来评一评?”“这节课谁最值得你学习?”“你对这位同学的评价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你对老师的教学满意吗?请你提出你的建议。”也可以让家长评价学生、老师和教学,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评价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七、评价中需要“批评”
所谓批评是指借着向孩子分析其行为的机会,让他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教师或父母对他的期望。激励不等于只表扬不批评,适时适度、科学慎重地运用批评,也不失为一种塑造学生良好行为、矫正不良行为的有效评价手段,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实现自我教育,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更好地成长。为使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批评时应注意五点: 1、批评的是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孩子这个“人”;2、指明偏差所在,更能显现效果;3、不要因恶小而忽视,要防微杜渐;4、批评制止不良行为,对好行为给予及时鼓励;5、客观准确地施以批评,避免造成儿童心理不平衡。
总之,评价应作为改进教学的手段,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以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氛围。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健康心理,注意不要一味赞赏学生的天赋,以免导致学生误把天赋的东西当成骄傲的资本,或者在某一方面不理想时,便觉得自己原本就不擅此道,而丧失自信;而要更多地赞赏学生付出的劳动,赞赏他们良好的学习方式和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在受挫时归因于自己未尽全力,从而尝试以加倍的努力去战胜困难,克服缺点,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和勇于接受挑战的进取心,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 迎接新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