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成教学是什么?

(2020-05-28 17:21:11)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熊赟华

“生成”或者说“动态生成”是伴随着当今基础教育改革尤其是新课程改革逐渐被大家频繁使用的一个术语,它正在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冲击着原有的课程或课堂形态,构建新的教学文化形式。虽然生成的理念已广为接受,但什么才是生成,生成教学是什么,生成教学的类型有哪些,等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却有着许多不同的认识,这些认识影响着教师的实际行为,限制着生成在课堂中的具体操作。

()生成教学的含义

“生成”是一个相对于“预成”、“既定”的说法,《辞海》中的解释是“自然形成”。这一概念与“教学”相联,构成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它反对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一味“塑造”,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个性化建构的成分,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

对生成教学很难确定一种为人人所认同的界说,美国太平洋橡树学院的约翰·尼莫教授用排除的方式说明生成课程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也适用于生成教学。

1)生成教学不是“罐头式”的教学。罐头式教学好比一本由专家学者,或者有经验的教师写的教学方案,其中有预先设计好的各种教育活动。设计者们在制作这种教学时考虑到了足够的细节,教师(不管她有什么样的技能技巧与经验,对孩子有什么了解)只要打开罐头盖,取出其中的部分内容,就能依照详尽的设计说明一步一步地把教学实现出来。

2)生成教学不是“木乃伊式”的教学。所谓木乃伊式的教学,指的是那些曾经很有生命力、对学生也很有吸引力,但现在已失去了其生命力、对学生也已没有什么意义的东西。我们常常会把一些曾经有过生命力的、从实践中来的非常成功的活动,总结处理成典型案例后装到罐头里,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原封不动地去执行,结果可能发现效果并不理想。为什么?因为学生是变化的,时代也是变化的,以老案例套新情景,新学生,自然不会合适。

3)生成教学不是偶然的、随意的、教师被孩子牵着鼻子走的教学。生成教学的确特别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但教学毕竟是要达到一定目的的,目的性是教学永远抹不掉的特征。教学的目的既包含教育的社会价值——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也包含教育的个人价值——发展每一个人的潜在能力。因此,它既要考虑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也必须考虑社会的要求;既要满足学生即时的兴趣和需要,也要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跟着学生跑,一味地强调关注学生当时的兴趣,而没有看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为有效地学习,更加健康全面地成长,并最终成为社会需要的人,那么,对生成课程的理解就只是形式上的,而没有把握住其实质。

所以,生成教学既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死的计划,也不是学生无目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它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学生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学习的教学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世界、对他们、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过程。

这种教学与传统的“预成教学”相比,至少具有以下区别:

1)从教学观念来看:预成教学中的教师总是将有序与无序对立起来,认为有序就是好的,无序就是不好的,将消除无序、建立有序看作是进步和发展,从这个基本点出发,教师视自己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管理者、控制者和裁决者,而视学生为教学中无序和混乱的制造者,从而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而教师成为教学的主宰。生成教学中的教师将有序与无序辩证地统一起来,不简单地排斥有序,也不简单地认同无序,而是在教学的具体情景中创建教学的秩序,教师将自己看作学生的合作者。

2)从方案的设计来看:生成教学没有精密的设计。当然这并不等于教师事先没有计划。只是这种计划仅仅是一个粗略的框架,是教师依据自己对孩子的了解,充分地估计他们接触教学内容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教师的准备功夫下在做各种各样的可能性的假设上。由于假设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不可能也不必要有多种严密的方案。但教师必须对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材料方面的准备,以便因势利导,支持和引导学生的学习。

预成教学往往对教学作过度预设。教师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师参考书等,视为教学“圣经”,教学的一切活动都以它们为“蓝本”展开,按照它们精心细致地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周密地考虑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事故、意料之外的情况等,教师总是习惯预先把教学过程简化为一些固定的步骤。有些教师形象地说,这种设计就像事先挖好几个坑,然后一步一步地引导孩子从一个坑跳往另一个坑。有些中小学教学管理部门也认为教案越详细越好,是教师教学负责的表现,从而出现了一些教师详细“备”教案、认真“背”教案的情形。而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与预设情况不一致的地方,教师则运用自己的权威,将自己的意志强制执行。

借用意大利瑞吉欧老师的比喻,生成教学像一个外出旅行时的指南针;预成教学则像一列按照精确的时刻表行驶的火车。生成教学用一种开放的态度来对待教学,更重视学生的发散思维;预成教学对待教学的态度相对来说比较封闭,重视的是学生的集中思维。

3)从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的关系来看:预成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是分离的。教学可以是别人的设计你拿过来实施,也可以是自己先设计然后再实施。而生成教学的设计和实施经常是统一在同一过程中的。它不是完全事先设计好的,可能是边活动边设计,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

4)从关注的中心来看:预成教学不是不关注学生,但它确实更为关注目标的实现,关注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以大纲、目标为依据的。生成教学则非常关注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但是,这并不等于它不关注目标,而是更多地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中考虑可能实现的教育目标。学生的兴趣是其直接的出发点。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是否能够被作为学习内容纳入课程,则取决于教师对其所蕴含的教育价值的判断。而判断教育价值的依据之一,就是教师对教学的总目标,或称为一般目标的理解程度。

5)从目标的性质来看:预成教学强调目标的可操作性,即强调行为目标,且目标的意识很强。生成教学表面看起来似乎不那么强调目标,可事实并非如此,只是它强调的不是非常具体的行为目标,而是一般性,即大的、概括性的目标。作为教师必须有这种目标意识,否则就无法判断孩子感兴趣的事到底有没有教育价值。因此,生成教学的目标不是写在纸上,而是烂熟于教师的心中的。

6)从教学的内容来看:预成教学的内容相对固定,而生成教学的内容则带有一定的随机性、灵活性。

7)从教师、学生的地位来看:在预成教学中,教师可能是教学的设计者兼实施者,也可能仅仅是个实施者,学生参与的只是预先设计好的方案的展开过程,即教学实施的过程。在生成教学中,学生不仅参与教学的实施过程,而且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设计。教师在生成教学中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他要依据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产生的问题和困惑,支持、帮助、引导他们去研究、探索,和他们一起探究。这是一个师生互动和相互应答的过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把生成教学称为师生共同建构的教学。

8)从教学评价来看:在预成教学中,评价往往是终结性的,往往是对学习效果的一个判断。在生成教学评价往往是教学的新的生长点,可能意味着教学下一步的发展。评价始终贯穿在活动过程中。

每一种教学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 预成教学最大的优点在于:由于它的目的性较强,教师相对容易把握。如果教学设计得比较好的话,教学目标较易落实,能够保证学生的基本发展,尤其是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基本发展。其最大的问题在于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兴趣、需要(尤其是即时的兴趣、需要)可能不那么吻合,而过于拘泥于预定的、具体的教学目标,过于强调其确定性、准确性,容易造成教学过程“走过场”“有教无学”的情况,即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发展,也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生成教学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够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学得更生动、更有效,有利于发挥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创新人才;对教师的潜能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有利于激发他们创造的热情,促进其专业成长。生成教学的问题主要在于实施的困难,因为它对教师全面素质的要求很高。这种素质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而且包括其他许多方面。比如,我们教育实践中经常发现,有些很有教育价值的活动,有些活动中很有意义的事件(包括学生的问题、反应、表现等)教师常常发现不了,捕捉不到。有时虽然捕捉到了,也注意引导了,但可能由于知识的储备不够,也可能由于思维不够严谨,经常认为觉得很不到位,活动原本应有的教育功能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这个问题也许不是生成教学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教师还没有足够的驾驭、把握这种教学的性质,致使活动流于形式,为生成而生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