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学生的思维
(2020-05-27 22:28:21)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秦正泽
前段时间,听了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张敬义现场执教三年级《放飞蜻蜓》一课,让我眼前一亮。他在探索与实践课改、实施有效教学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范例。
片断一:你问我答
师: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它的眼睛又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生:尾巴可以保持平衡。
师:对,还有呢?
生:调整方向。
师:总结起来就是保持平衡、调整方向。这是作用,那么它的特点呢?
生:它的尾巴一节一节的,又细又长。
师:对。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那么眼睛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呢?
生:蜻蜓的眼睛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作用是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师:非常正确。下面我们就来读一下课文中的相关内容,读的时候注意标注的重点词,领会它们的意思。
(学生齐读,教师听后纠正)
这个片段中,张敬义让学生详细了解蜻蜓的特点,文本细读中不放过一个字、一个标点,让学生边读边理解,可见他的严谨与认真。
片断二:小资料
师:看大家这么可爱,读得这么投入,老师送一份小资料给大家。
蜻蜓用尾巴点水,实际上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在生它的小宝宝。蜻蜓是优秀的除害飞行家,一只蜻蜓一小时能吃掉20只苍蝇,能吃掉840只蚊子。它还可以连续飞行一小时不着陆,大家说它厉害不厉害?
生:(赞叹地说)厉害。
师:大家把这份小资料再读一遍,记住这些补充的内容。
从这个片段我们可以看出,张敬义不仅仅把知识限于课本,还拓展补充一些相关的材料,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片断三:“三兄弟”争功
教师出示片段《“三兄弟”争功》——
我姓嘴,名字叫嘴巴,我的本领可大了……
我姓尾……
我姓眼……
蜻蜓妈妈笑着说:“孩子们,不要争了,你们的本领都很大,对我来说,一个都不能少。”
师:蜻蜓有许多重要器官,把老师刚才给你们补充的资料和课文中的相关内容补进去,去掉省略号那六个点,加上自己的想象,就是一段文字。
(学生展开想象,补充内容)
师:嘴巴能说会道,我们先来说嘴巴。
生:我姓嘴,名字叫嘴巴,我的本领可大了,一小时可以吃掉20只蚊子或者840只苍蝇。
师:蚊子、苍蝇见了我,统统会被消灭,是不是?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我们接着说尾巴。
生:我姓尾,名字叫尾巴。别看我其貌不扬,长得一节节的,又细又长,我的本领可大了。我可以保持平衡、调整方向,还可以生儿育女呢。(全班学生大笑)
师:蜻蜓只有点水的时候才能生儿育女哦。看大家都快把眼睛瞪出来了,那么我们就再来说说蜻蜓的眼睛吧。
生:我姓眼,我的名字叫眼睛,我的本领可大了(生停了下来思考……)
师:(提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生:(接着说)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师:你把这句话嵌了进去,嵌得非常好。
生:如果蜻蜓妈妈没有我这双眼睛,就看不见四面八方的虫子,嘴巴再厉害也吃不到虫子。
……
师:由于时间关系,请大家将题目记下来,课后写出来。刚才同学们是以一个角色来说的,回去之后要把“三兄弟”的本领都写出来,可以添枝加叶、展开想象。
张敬义的这堂课到这里就结束了。三年级学生开始步入习作阶段,由说到写,学生怎样才能做到真实具体、言之有物,这需要一个训练的过程。课标中建议,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张敬义的这堂课正体现了对课标极其到位的理解。他注重学生的口语训练,用童话的形式启发学生,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运用课文内容和补充资料活学活用,对蜻蜓嘴巴、尾巴、眼睛的特点和作用逐一口述明白。而下课时布置的写作作业,则让学生逐步熟悉习作,为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基础。
(来源:中国教师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