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效率——教育教学的生命
(2020-05-27 17:53:40)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油田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黎世法 教授做了异步教学的报告,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思想是:“异步为主,多法并举,兼容吸纳,自成一家”,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直接针对教师的教学方法,通过练模——立模——定模等教研活动,培育出了一大批理念新、方法新的优秀教师队伍,一改“填鸭式”、“满堂灌”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氛围,将异彩纷呈的教法带进课堂,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出现了生动活泼的良好局面。这次以改革教法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是油田素质教育实施的主要抓手,新的教学方法为油田教育的发展添加了动力,使油田教学质量逐年攀升,使优秀的教师队伍在改革浪潮中成长起来,油田教育享有了一定的声誉。
2002年新课程实施象春风唤醒了华夏大地,很多地方以课改为契机在转变观念、转变教法等方面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使这些地方的教育面貌日新月异。有句广告词说得好:“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油田教育面临巨大的压力,如何在新的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提升一步?课堂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课堂上,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我们教育质量的高低。不难发现,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没有时间培养特长、学生不能自主发展等教育弊端都和课堂效率低下密切相关。
于是我们再一次将目光转向了课堂教学,理性地审视目前的课堂,我们发现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首先,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一直停留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宏观层面上,没有深入研究课堂的教学细节等微观层面,例如,教学目标如何呈现效果好效率高?这个教学活动的设计对于目标的教学有无必要等等?其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脱节的。教师的关注点在“教”上,没有太多时间关注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教师关注的是讲透没有、讲到没有,对于学生如何学会、多少学生学会关注不多。第三,教师不了解学情,盲目施教,讲授的针对性不强。教师上课讲的重难点来自于教参和各类参考书,不是来自于对学情的了解和调查,才导致了“教”的盲目,学生听课前不准备、不预习或是浅层次的预习导致了“学”的盲目。第四,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发挥好。我们常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是为了不教”,可是课堂上依然是教师占据着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只有回答问题的时间没有交流和展示的时间。第五,课堂教学与德育脱节。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传授学科知识是自己的职责,而忽视了育人的环节,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第六,教师批改作业耗费时间太多,负担过重,导致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研究教材和挖掘学科背景资源,不能高屋建瓴驾驭教材和课堂。第六,相当部分的教师没有“节节检测”的意识,学生上课没有压力,懒懒散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第七,现代化教学设备使用率低,没有为课堂效率的提高充分发挥作用。
反思课堂教学实践,能深刻地体会到四点:一是教师要树立“效率意识”和“成本意识”。具有实效性的课堂,一定是讲求高质量的教与学的过程,要教得有效还要让学生学得有效。。首先教师要教得有效,要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过程: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有哪些?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准确?教学的重难点缺点是否切合实际?教学环节设计是否有效?教学活动是否调动起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热情和兴趣?课堂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些知识在调研考试中、中、高考中是怎样呈现的?这些知识运用何种方式呈现更有效?如何让学生训练知识及变形?该部分知识背否和拓展内容?多媒体如何使用能加大课堂容量、扩充背景资料、增添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其次是教师要让学生学得有效,教师要反思这样的问题:学生是否扎实地掌握了基础知识?是否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方法、过程和策略?是否体验了学习的乐趣?二是教师的关注点要由“教 ”转向“学”。解放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自学、交流和展示,教师的行为是“导学”而不是教学。陶行之老先生在1919年就提过“教学合一”的思想,他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
方面要 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把这个解决方法的程序告诉学生,指导学生以最短的时间自己把方法找出来并能利用这种经验解决别的问题。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怎样学就需怎样教,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学得多就教得多,学得少就教得少。三是教师教前要有效地了解学情,对症下药,提高效率。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对学习类型做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将"学习"按照其效果划分为"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两种类型。所谓有意义学习,其实质是指只要能建立起联系就是有意义的学习,否则就必然是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奥苏贝尔认为,能否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因素。正如他的代表性论著"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点"一书的扉页中用特大号字所表述的:"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山东高密市教育局长李希贵也曾提出“三讲”“三不讲”即学生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学会的教师不讲;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教师不讲。“三讲”“三不讲”实际上说明了一个问题:课堂教学有针对性才能有课堂效率。四是教师要充分调动非智力因素对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及时鼓励、赏识和赞美。
因此,提高效率必须倡导“回归主体”的课堂教学改革,新型的课堂的创建有两大变化:变现在学生跟着教师走被动完成作业为学生跟着教学目标自主学习走在教师前面;变现在的教
师 教授知识的课堂为学生展示和交流预习成果的新型课堂其改革的方向直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课堂效率的提高必须使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有效才能得以落实,在预习、上课和检测辅导的三个教学阶段中,我们关注和研究最多的环节是上课,预习和检测辅导对课堂高效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却相对淡化了。因此新型的课堂应该在三个教学阶段同时关注,同时细化每个阶段的操作程序。首先是预习阶段,在目前的教学状态下,有很多同学也知道预习但是既盲目又很肤浅,而且在课堂上不会展示,和交流,所以预习的效果不佳。这就要求教师在透彻理解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目标和要求按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将这些知识点设计成问题,由主要目标和这些问题两部分构成“学案”提前两天发给学生,在学生充分预习准备的基础上将学案收回批改,确立课堂的“教学难点”,这样教师就做到心中有数地上课;其次是上课阶段,要把时间和舞台还给学生,由学生根据预习学案交流和展示,教师做深层点拨、指导和评价。在交流和展示过程中,注意运用小组间的合作学习,便于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由于学生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课堂上愿意发言、交流和展示。更重要的是,预习的辛勤成果拥有了展示的舞台会进一步提高学生在预习阶段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第三是检测和辅导阶段。课堂最后五分钟由教师进行重点知识检测,批改后确定当天个别辅导学生名单并进行个别辅导。
除此之外,达到教学三个阶段的高效,还需要两个保障:一是情感保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赏识和激励学生,使学生学习处于激情状态,学习效率将随之提高。二是教学手段保障。随着油田各校“班班通”建设的顺利推进,现代化教学设备进入教室,教师要利用这些设备增加课堂的容量和学科背景资料,扩大学生的视野。
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使课堂教学的面目焕然一新。我认为在新型的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以下变化:1由教法的研究转向教材的深入研究、教学背景资料的深入研究和学情的深入研究。2教师由对教学模式的研究转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细节的研究。3教师不仅注重教学方法和技巧的研究,更要注重学科学习方法的研究。4教师的关注点从课堂中追求效率要扩展到课堂外如何让学生为高效课堂做准备。5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不是教学而是导学,引导学生展示交流和思考总结。6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充分发展。7教师的课堂角色是和学生一起探索的学伴,不是高高在上的“师者”。学生的学习行为也要发生深刻的变化:1学生会主动学习。学生能在教师“学案”的指导下,明确目标,主动预习,探索“学案”上的问题,准备到课堂交流展示。2学生会参与学习。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大胆交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具有一定的反思能力。3学生会创造性思考。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争论、展示是思想火花的碰撞,能在激情的学习中点燃智慧的种子,会在相互学习中学会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在教师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变革下,必将产生点燃生命机智慧之光的“激情课堂”。课堂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变教师和学生盲目的教学为有具体目标和针对性的探索课堂;变“一言堂”变为真正的“多言堂”;变知识的传授变为师生共同探索知识的海洋,挑拣出闪亮的珍珠;变教师领着学生被动地跟着走为在目标的指引下学生冲锋在前教师点拨在后;变教师“讲透知识”为现在的学生“学透”知识;变学生“无准备发言”为学生的“激情展示”;变学生完成教师讲授知识后的被动作业为走在老师前的高效预习。
课堂教学是我们研究的永恒主题,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以及东庐中学在课堂高效方面都有很好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否则我们无法在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创出自己的特色模式。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教育中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把目光转向了课堂的投入与产出,转向了课堂细节实效的研究,转向了学生学习的研究,回归主体,回归生命的课堂才会焕发出新的活力,愿我们在这块肥沃的土壤上结出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