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盛新凤的课:与语言共舞,让精神欢歌

(2020-05-25 22:42:23)
标签:

教育

语文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余永永

这是我第二次听盛新凤老师的课,的确如她所说,那是诗意的语文课堂。年轻的盛老师以自身挥洒自如、灵活机智的教学艺术和她丰厚的文化底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有情有味地进行学习,引领孩子们与语言共舞,让精神欢歌,卢沟桥的狮子》笑了!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课堂呼唤对话。盛老师引领学生把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察、语言的领悟释放出来,在交流中碰撞、反思、斧正先期阅读的感与知。让我们一起欣赏到了师生学习共同体间引人入胜的心灵的“对话”、精神的交流。

一、情趣共济——让对话折射人性的光辉

建构一个富有情趣的语文课堂,在对话中教师便是“平等中的首席”参与者。文本中卢沟桥的狮子经历宁静——枪杀——祥和的历史,学生已是感慨万千。结束前,盛老师又构建了一个对话的平台。

师深情地朗诵自己作的一首诗:卢沟桥的历史是一页凝重的历史!卢沟桥的历史是一页光荣的历史!卢沟桥的历史是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历史。

师:然而历史终究是历史,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国富民强的祖国让卢沟桥展现里新的面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日本人还会不会……?

师:你对中国有信心吗?

生:以后这座桥还会不会更好?

生:经过百年沧桑的这座桥,还会见证什么?

师生真诚敞亮自己,彼此欣赏,相互悦纳;在学习时,学生受到关爱、激励、鞭策和鼓舞,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使课堂充盈着激情,闪熠着人性的光辉。师生参与课本,对课文进揣摩与加工。而捕捉生成——让对话散发互动的气息

二 、适当点拨——让对话涌动心曲的灵光

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像一个藏满秘密的“盒子”,在这个盒子里,有动物、人物,有梦境,有情绪……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打开内心世界的“盒子”使文本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让语文课如源头活水。如盛老师一开始就深情导入“就是这座曾经被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称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有的说:“没有重复”;也有的说:“没有桥可以代替”;还有的说:“世上无双,独一无二”。在教学的最后,盛老师又顺势点拨:“卢沟桥的狮子亲眼看到日寇的残暴,亲耳听到了震惊世界的抗日战争的第一枪,他们可是最好的见证者啊!再读这句话,有什么新的感受?”在盛老师的引领下,学生与文本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感言于心,以心化言,实现了自我超越。当他们的精神活动积极活跃起来时,言语便喷涌而出。整个课堂也在心灵的对话中活力四射。

三、弘扬个性——让对话成为人格的萌芽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盛老师的课很好地并且阐述了这一精神实质。

师:当时,中国士兵士气高涨,喊杀声在几米外都能听见,那一阵阵枪炮声,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了七七事变。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在枪淋弹雨中的狮子。你的情感会怎样?

课件再现狮子图,配上枪弹声。( 学生默读思考,然后自由交流)

师:是呀,他们还有快乐吗?还有幸福吗?他们仿佛在干什么呢?,任选一句写下来。

在这里,是师生间,生生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在这里,学生充分展开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他们互相取长补短,知识不断丰富,同时也感受到精神的愉悦;在这里,创生着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和新的分享方式,创生着一种“人性”流淌的自然和开放。

对话像一只蝴蝶飞进我们语文教学的窗口。阅读在师生和文本充分“对话”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这里有朗读的交流,心得体会的交流,认识上的交流,也有写作方法感悟的交流。“你认为该怎么读?”“你能帮作者再想下去吗”这不是老师们常说的话吗?只要我们时时留心,有意捕捉“战机”,就能营造“对话”的高潮。说到“对话”,我不由地想起了希腊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他教育弟子经常采用的就是“对话式”。他对弟子实施教育,一无固定的课堂,二无固定的教材。他往往让弟子们先去体验,然后再通过与弟子的对话,启发他们深入思考,有所领悟。只要我们立足于孩子们的终身发展,从全面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出发,只要他们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学得灵活,必将产生积极而丰富的“对话”。

盛老师执教的《卢沟桥的狮子》真正地拨动了孩子们的心灵之弦,课堂响起一种最为壮美的和声!

(来源:特级教师家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