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撬动校本教研的支点
(2020-05-21 17:43:22)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代保民
校本教研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可现在有的学校,热衷于搞“门面教研”、“政绩教研”,动辄就是申报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的实验研究,而学校的教学仍是“重复昨天的故事”:教研会多半是工作布置会或吹牛会、牢骚会,业务学习多半是事务会、休闲会。
为何校本教研在一些学校显得那么冷清?我认为最关键的问题是没有瞄准撬动校本教研的支点。一旦抓准了支点,校本教研这盘棋就会越走越活。
领导下田 躬耕陇亩
现象:在每次的全校业务学习大会上,校长及分管副校长都会大谈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大谈实施新课标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校长讲得声嘶力竭,而下面的教师,有的心不在焉地随意写着笔记(因为要检查考核),有的闭目养神,有的翻看手机,有的看报纸……
对策:领导必须走进教育教学研究基地获取第一手材料,去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领导最好能兼课并积极参加教研会。在教研会上,要带头提出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并且还要千方百计去引发老师的话题,把老师从自我封闭中唤醒过来,把老师的思想意识引导到自己的问题情境中来。其实校本教研首先是领导们的事情,然后才是老师们的事情。
培养领头羊 领跑校本教研
现象:某校规定,每个教研组每周都有一个完整半天的教研活动时间。可在会上,一般都有以下议程:首先是组长传达学校部门近期的工作安排;其次是统计教学进度;再是检查教师的教案;然后是集体备课(实际是自己写教案)。整个会议,几乎是组长一个人发言,偶尔有老师插科打诨,引来一阵笑声。
对策:在这样的情况下,领头羊就非常重要,一个教研组,只要有一个能“抛砖引玉”的“话匣子”,且这个“话匣子”有来自课堂教学实际的众多话题,就会引起其他老师的强烈反应,就会引起广泛争议。因此,校本教研中,校长一定要有意识地培养懂教学会教研的教师,让这位老师成为该组的领头羊,成为“话匣子”,让其充当好“抛砖引玉”的角色。
抓住课堂 抓住根基
现象:走进当今的课堂,你随处都可以看到不少课堂还是教师唱主角,教师声嘶力竭地“填鸭”,学生呆若木鸡地装老师所灌输的“话语”。可是,我们的一些学校领导却视而不见,任其自然,甚至还大加表扬。
对策:学校校长、副校长和教科室主任必须把教学研究的基地建立在课堂里,抓住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无论是业务学习还是教研活动,都围绕这些问题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理念及专家观点、经典课例。
建设学习校园 注重专业引领
现象:某校为加强老师们的学习,专门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读一本书,写一篇心得体会;写一篇课例,写一篇教学反思……检查者只看篇幅,根本不管内容如何。
对策:校本教研要做到实际与理论相结合,研究起来才能有理有据,才能做到有理论引领有事实支撑。如组建教师工作室,教研组的教师轮流办讲座,学校领导轮流参加每一个组的教研会等方式都是值得借鉴的好办法。
提供交流平台 促成资源共享
现象:某校几位教师已在省市及国家级核心刊物上发表了不少文章,可学校的领导及老师很少有人知道。尽管学校图书馆有这些期刊和报纸,但学校几乎没有人读过,更谈不上交流。
对策:校长要特别留心老师在各类刊物上发表的文章,要用心拜读,对于那些非常有价值的文章,要通过各种形式推介给老师,使老师们共享教研的成果,而不要把一些好的经验,好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见地束之高阁。
校本教研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助推器,我们只要抓准了撬动它的支点,它就会带来无穷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