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读课本应让学生自读

(2020-05-21 12:43:27)
标签:

教育

语文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许玉祥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另外还配套出版了一套自读课本。讲读课文,顾名思义就是供教师实施示范性教学,指导学生学习读书方法的。因此,教师的讲读必须灵活多样,具有启发性,让学生能从教师的教学中学到规律性的知识,悟出读书的方法,进而举一反三,去阅读同类文章。阅读课文则是教师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之后,由手把手引导学生读书学习,到半扶半放地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教师适时引导、点拨。自读课本则应让学生在学习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之后,把在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上,学习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独立阅读理解、吸取知识。所以,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本时,应在如何引导学生自读上下工夫。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教”。从这个意思上讲,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不等教师的教而拥有自能读书的能力。但学生的这种自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必须靠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和培养才能形成。在处理自读课本时,教师应结合学生在讲读课文中已学的知识和方法,指导他们确定自读目标,明确自读重点,选择自读方法,培养良好的自读习惯。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或帮助他们提出具体的自读要求,或帮助他们编写自读提纲,或要求他们边读边作读书笔记,或者把自读课本当作讲读课文举一反三的材料进行训练,或者把自读课本当作讲读课文知识转化的材料进行练习。但无论采取哪种方法进行指导,都必须正确处理好对学生的“扶”与“放”的关系。讲读课文作为例子,具有示范性和指导性。如果说讲读课文是“举其一”,那么,自读课本上的课文则是“反其三”。教师应抓住教材编排的特点,引导学生在这些例子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在教学上这是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讲读课文一般以教师的“扶”为主,通过教师的“扶”,而引导师生的双边活动;阅读课文则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相机点拨指导,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则为“半扶半放”;自读课本则是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和逐步形成的能力,进行独立阅读,这时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读。这一过程就是要体现学生自己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扶”要画龙点睛,恰倒好处,能让学生从教师的“扶”中悟出道理悟出方法;教师的“放”更要有的放矢,水到渠成,能让学生在“放”中运用方法,学到知识,形成能力。

当然,自读课本的处理艺术多种多样。但是,无论怎样处理,教师都必须让学生自读,放手“自读”,将学习活动留给学生,将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点拨他们去思考,启发他们去求知,鼓励他们去创新。惟有如此,学生的语文能力才会提高,也惟有如此,我们才能培养出会思维、会创造的新型人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