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学语文中的现代小说教学

(2020-05-06 22:19:12)
标签:

教育

语文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小说教学对学生的读、说、听、写能力的提高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读、说、听、写的能力。训练学生读、说、听、写能力的途径多种多样,小说教学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在小说教学过程中,除让学生“听”外,还可以让他们通过“读”去感知、去联想、去认识、吸取文章的营养,既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又能培养能力。在小说教学中还可以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关于《药》的主题,几十年来争论不休。有的认为表现作者“对于世间的恐怖”,有的认为表现“亲子之爱”等等。到底哪种方法比较切合作品的实际,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辩论的方式进行讨论。这样既训练了口语表达,又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和理解能力。“写”与“说”实际上就是语言的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书面语言,一是口头语言。在小说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两者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说之前“写”。在语文教学中,比较流行课前三分种或五分钟演讲。在演讲前教师可以结合小说教学,让学生事先写好演讲稿,要求编故事,或自创一篇小小说。演讲结束后,师生可以适当加以点评,重点可放在语言组织、演讲内容,演讲思路等方面,这实际上就是一次写作的个别指导。写之前让学生“说”,或复述小说情节,或谈自己对小说的设想和构思,这样能为学生写作开拓思维,理清思路、启发构思。此外,还可以读、写结合。

一、现代小说的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标准》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每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因此,设计现代小说的教学目标必须注意以下四条原则:

第二,要科学。教学目标定位应恰到好处,不偏不倚,根植于文本,不拔高、不牵强。《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创作于1945年。当时,抗日战争已进入最后阶段,冀中地区的广大军民在党的教育和领导下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奋起抗敌。随着抗日武装的不断发展壮大,抗日根据地的广大群众纷纷拿起枪,投身到这场民族解放战争中,表现了中华民族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反映了中华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崇高的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抗敌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根据《荷花淀》的这些特点,我们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既要注重了解作者孙犁及其作品的基本特点,又要通过具体的语言分析,培养学生品味作品清新质朴、秀雅隽永的语言风格;既要学习文章用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又要引导学生把握战火硝烟中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体悟人物身上纯美的人性和崇高的人格。

第三,要灵活。也就是以生为本,实事求是,在教学中随机调整教学目标,乃至让学生参与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中达到的,应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和学习过程中实际需要的变化,况且目前教育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学生个体之间差异悬殊,教学目标不应“一刀切”。《边城》集中描写了湘西姑娘翠翠朦朦胧胧的爱情和由此而起的薄薄的凄凉。学生绝大多数没有去过湘西,因而,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把“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作为重点,进而依据人物对话来分析人物性格和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对作品情节和人物的分析理解,培养健康淳朴的思想情操。最终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领略田园牧歌的情调,体会作品中描绘的人情、人性之美。

第四,要有层次。教学目标的设定,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个体差异,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初级目标是学生掌握教材中最基础的语文知识,具有初步技能,基本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中级目标是学生能较好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阅读,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写作能较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高级目标则是学生能进一步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发展思维,提高能力,能欣赏文学作品,并从中受到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二、现代小说的教学方法

()形象分析法

自觉接受并卫护封建统治意识的阿Q,最后成了革命的殉葬品和反动阶级的替罪羊,这就是阿Q这个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环境演示法

环境是小说人物存在的背景,为小说提供时间和空间的氛围,阅读时,要注意作品的环境是什么样的,对主题的表现,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塑造起什么作用。祥林嫂是位勤劳、质朴的农村妇女。与中国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一样,她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基本停留在生存的层次上。但是这样可怜的要求,也被封建文化和冷漠的社会所拒绝。如同鲁迅所说,是想做奴隶而不得。

在祥林嫂不幸的人生中,她周围的人是怎样的呢?

()情节探究法

小说往往以情节取胜,作家就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在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中刻画性格的,可以说,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历史。因此在现代小说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探究故事情节,教会学生如何去探究蕴含在情节里的思想。如《祝福》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祥林嫂捐门槛。祥林嫂捐门槛表现出她什么性格?若单独地看,我们就会轻易地说:这表现她的迷信,因为她信了柳妈的话,为免受地狱之苦,捐门槛做替身。而当我们联系到下文,祥林嫂捐了门槛后,“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祭祖时节,“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的情节,我们就可以得出,祥林嫂捐门槛,不仅是她迷信的反映,更是她与命运抗争的举动,表现出她反抗的性格。

()语言品析法

人物语言,特别是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不仅能表明人物的身份,更重要的是能揭示人物性格。因此,在鉴赏小说时,要重视品析人物语言。《荷花淀》里的人物对话,都出自普通平凡的小人物之口,不是掷地有声的至理名言,而是日常生活中的家常絮语。但由于作者善于透视和捕捉生活的美质,把单纯与丰富、朴素与绚丽完美地融为一体,因而正是这些质朴而单纯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小说的开头,当水生小声告诉妻子明天他就要到大部队上去了,这时,正在编苇席的妻子先是“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听了丈夫的解释,并听说他已经第一个报名参加了“地区队”,她才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这半似夸奖,半似责怪,兴奋之情有之,依恋之情甚浓的一句话,集中地概括了水生嫂当时复杂的心理活动。听了丈夫的说明,她又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听了丈夫的一番安排,她“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在这个场景中,只写了水生嫂的三句话,但她对丈夫参军这件大事的态度和她心中交织着的含蓄深沉的复杂情感都全部表现出来了。她对丈夫的爱,既表现在依依不舍上,更表现在对丈夫的理解和支持上;她毅然地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让丈夫安心去打仗。这里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海誓山盟,一个中国女性对丈夫的痴情,对祖国的热爱这两种伟大的情感,就这样自然地统一在单纯朴素的语言中。

(教育星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