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度课改的课型之路(上)

(2020-04-26 19:53:43)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符永平

培育学生创造力的7个“台阶”

一是发现“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不一定正确。思维有一个从识记模仿到创造发现的递进过程,我们不能只徘徊在“反复操练挣考分”的低层次思维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如果我们将学生的数学学习看作是机械模仿、重复训练的体操动作,那只能让人的创造力不断弱化甚至消失。

二是发现教学模式容易“死”在“流水生产线”上。1996年,受“最好的学习就是发现”教学论影响,我开启了“初中数学‘导探’教学模式研究”。这项课题研究让我有两点收获:其一,教学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局限性很大,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只能“卡死”在线性模式的“流水生产线”上。其二,发现学生不仅能够解决数学问题,同样能够发现数学问题。由于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学生即使有一些有价值的发现也容易被忽略。因此,从学生发现问题到提出问题之间,需要一个“中转站”。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这个“中转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三是数学教师要学会走进学生内心世界。我发现,没有对教育的爱和对学生的爱,学生不敢或不可能创造性学习,他们自主思维的时空会严重受限。而且,教师的爱要真、要恒、要严……

四是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之间还有一段距离。自2001年起,我对学生从发现问题到提出问题的“中转”途径进行探索。我发现,通过引导学生设计问题的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发现,提出问题并高质量解决。同时,学生在设计问题时所表现出的好奇、亢奋等情绪状态令我震惊。

五是发现课型是训练学生会学的一大路径。

六是发现课型路径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七是发现在初步推广中,课型组合的选择性、灵活性、创造性大。

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潜质与欲望,改变学生包括学困生的学习状态,仅靠拼命给学生讲练试题,这样的做法效果很有限, 最为关键的应该是引导他们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

创造式学习,能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期待,充满激情,充满快乐与幸福,这是学习动力生成的重要资源。

尽管创造式学习对学生来说有难度,但可以通过现代学习工具(方式)训练化难为易,不同的教学内容可训练学生选用不同的学习工具。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就要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即学会使用不同的学习工具(方式)。

创造式学习不是优秀学生独有的权利,而是所有学生都能应用、追求的学习方法。实现创造式学习的基本条件不仅有知识生成的时机把握,还有通过课堂实现对学生学习方式选择与组合的开放。

从新课型探讨课堂创新的可能

课型,指不同类型的课,一般依据教学内容确定。在不同的教学观下,课型的功用和意义也不一样。显然,创造式教学观下的课型,是为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服务的。截至2012年,我发现了有个性、有存在价值的18种课型。现在,我以其中一种课型——章头图导学课,介绍自己对创造式教学观实施的实践与探索。

去年,吉林省一个教育代表团在江苏省南通市跃龙中学听了我的一节数学课(课型:章头图导学课)。以下是课堂片段和相关材料——

【片断1】设计神奇的情境,让学生有创造欲望:中国学生不能总是解答教师给的数学题,你能否设计自己的“中国题”?

师:章头图中的梯子在下滑的过程中(如下图),α这个角在变化着,请同学们将问题的条件和可能求出的结论设计出来,看谁先创造出中国学生自己的数学题。

师:你设计的条件很有创意,那你想设计一个什么问题呢?

生:求OB的长度是多少?

师:还可以求什么?

生:OA的长度是多少?

师:漂亮!这题能解?

生:是的,设计问题的时候就想到了解题思路……

师:知道问题从何而来,又能看到问题的本质并解决,太棒啦……

神秘莫测的α角,创造了奇妙的等腰三角形和奇特的OB等于多少的新问题,非常美妙。这是学生自己发现的新问题,谁不为这美妙而陶醉。神奇是创造式课堂生发好奇心的基础,也是创造力生成的源泉。

【片断2】设计神秘情境,让学生会创造:你(初二学生)是否能编写初三数学教材?请尝试!教材那么神秘?其实有道可循。

师:同学们,大家从章头图中发现本节课要研究初三的一元二次方程,你们带了初三的教材(我用初二的学生上初三的内容)吗?

生:没有。

师:没有教材,那我们怎么学习这部分内容?

生:我们可以自己编写教材。

师:你们学数学的胆子太大了,但我非常欣赏!在我看来,学数学的人胆子有多大,数学的智慧往往就有多大!编写教材的专家会怎样编写这章教材的主要内容呢?大家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怎样把教材编得更好一些(学生思考讨论)。

生:首先编写“定义”,即什么叫一元二次方程。

师:你太厉害了,因为编写教材的专家不仅是这样想的,而且是这样做的!

(学生高兴得合不拢嘴)

生:其次,编“解法”。最后,编“应用”。

师:你真棒!编教材的专家也是这样做的!你是怎么想到这样编写教材的呢?

生:老师在初一教“一元一次方程”时就是这样教的(许多学生恍然大悟)。

师:你太会学了!

……

【片断3】神秘、神奇基于神圣,让学生爱创造:你(学生)能设计“陷阱”题吗?试试看!

师:下面再来设计一个问题,希望全是咱们自己设计的原汁原味的数学题,请同学们设计一道让别人容易掉进去的“陷阱”题。下面大家开始尝试!

所有学生的好奇心被最大化调动,有学生在黑板上写下这道“陷阱”题:

m-2x|m|-3x+1=0

师:请欣赏这位同学设计的题目,当m等于多少时,这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这道题有陷阱吗?

生:有!

师:这题目漂亮吗?

生:漂亮!

师:陷阱在哪儿?

生:m-2不能等于0

创造式教学观实现的基本条件是神秘、神奇、神圣互相组合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发现数学规律,而不是把结论直接呈现给学生。当然,学生的探索发现也不能替代教师的引领,有些神奇的结论学生不一定能自己发现,需要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始终贯穿于课堂。

因此,课堂既要开放又要收敛,既要民主又要集中,教师既要善于等待,又要该出手时就出手,才能让学生不断感受自己探索发现的成就感。最高明的教师不是让学生仰望,而是让学生认为自己很棒。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师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