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已知世界里大胆想快乐写
(2020-04-21 09:08:00)
标签:
教育语文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周 红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第一学段“写话”有三条目标:一是强调有兴趣、想写,写想象、写认识和感受;二是乐于运用学到的词语;三是学习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写自己想说的话”,这个目标是达到三条目标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来确定练习的内容,甚至可以不限定内容,在学生已知世界里,在学生真实的、感兴趣的交际活动中来引导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话,培养学生对写话的兴趣和写话能力,在这样的活动中,同时也拓展了语文课程资源,建构大的语文学习环境,对学生进行人的发展的全面教育。
一、实践与摹写相融,为孩子打开“写”的源泉。
在我们使用的新世纪版教材里,精选了许多让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优秀例文,这些例文关注了儿童的已知世界,密切联系了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从他们的视角出发,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是孩子摹写话最好的语言材料。有好的摹写材料,那么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创作写的欲望呢?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加孩子的已知经验,是学生感悟课文,体验创造性“写”的一个重要源泉。
二册伊始,孩子们刚过完元宵节,有着真实的感受,欢欢喜喜进学校,第一单元老师就趁机鼓励孩子们写“元宵节谜语”,让孩子们的兴趣陡增,他们编出了许多的谜语,虽然有的不怎么压韵,甚至就是根据课文稍改一两个字,而且有许多写不起的地方又是画,又是用不规范的拼音拼写出来的,让老师定睛看许久才明白过来,但是孩子们那种想“写”的欲望不得不让人佩服。有的写到:“圆圆的,白白的,软软的,吃到嘴里甜甜的”。有的写到:“身体圆又圆,心子甜又甜,家家户户庆团圆”……当学习了《水乡歌》时,学生主动地对老师说:老师我想写首诗名字叫《家乡歌》:“家乡什么多?超市多。东一座,西一座,商品真是多又多,人们笑着把物购。”听完孩子的诗歌,我恍然大悟,原来在我们学校的对门又开张一家大型的超市,孩子可真会观察,还能学以致用呀。
三册新学期一开始,老师就带学生到乡村、田野、路边、公园寻找秋天,感受秋风中植物的变化,领略大自然的美,学生在大自然中有了真切的体会。在上《秋天到》时,孩子们思维特别活跃,不仅侃侃而谈课文中的景物变化,而且把周围事物的变化说得非常的细腻。特别是上《植物妈妈有办法》孩子们写了《我们自己创编的植物妈妈有办法》:
松树妈妈有办法,
小松籽穿着坚硬的铠甲,
小动物们吃了不消化,
拉在地上就发芽。
竹子妈妈有办法,
她把自己的根伸向远方,
不用自己多操心,
孩子们就在远处发了芽。
蘑菇妈妈有办法,
漂亮的小伞送给娃娃,
不怕太阳晒,不怕雨淋坏。
在妈妈的身边快乐地长大。
长春花妈妈有办法,
只要孩子想到别处去,
蝴蝶、蜜蜂、微风都来帮助呀,
不愁想走千万家。
以上这些充满童真的语言,并不是老师一言一语教出来的,而是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去体验课文,最终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想“写”的欲望,充分体现出我们一学段孩子对写话的兴趣。
二、图画与心里话共存,让孩子放飞 “写” 的想象。
仔细阅读我们使用新世纪版本教材,在一年级的上下两册教材中却没有安排写话的教学内容,三册时出现了仿照例子编一编,学写句子,在下半学期的13单元中才对孩子们明确提出“学记事”。如何有机利用两年的时间来完成第一学段学生“写”的教学要求?让他们有兴趣、想写,写想象、写认识和感受;乐于运用学到的词语;学习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这就需要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关注孩子的已知世界,遵循该年龄段儿童的特点,做好让孩子乐于“写”的策划,放飞孩子“写”的想象。
《流动的画》是一首诗歌,诗歌很美,课文的插图很美也很复杂,在课堂上当我们读完这首诗歌的时候,一双双小手高高地举起来了:“老师!老师!我要来说一说,我还能把课文里的景物画下来……”于是,我满怀狐疑地把彩色的粉笔递给了这个孩子,一个、两个……开始是孤单的小河、鲜花、山坡和汽车这些都是课文里表现出来的,一会儿有孩子上来画课文上没有的立交桥,电视塔,高高的楼房,学校、花园,小鸟……不一会儿整个黑板就是一副漂亮的画,虽然那些画线条是那么的稚拙,颜色也有些不协调,但是每一处都体现了孩子勇敢的想象和精心的设计,全班的孩子都沉浸在欢乐之中,在这样的情绪中,孩子们自然是滔滔不绝地想表述自己的想法:“小鸟飞来飞去,公路宽宽阔阔,楼房一座又一座,花丛中蜜蜂蝴蝶都在跳舞……”
让孩子们在自己的积累本上画画,在旁边写上自己想写的话,这就是班上孩子们的一个乐趣,一个“写”的乐趣,“乐于写”这是我们《语文课程标准》对一学段孩子“写”的一个要求。对于那些不怎么会写的孩子,拿起自己的水彩笔画上自己的所想,画上自己喜欢的内容,刚开始许多的孩子图文不是很配套,但有个别爱动脑筋的学生可能会把图文的内容结合起来,老师不着急,给孩子有个自己品位、欣赏、感悟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练习,孩子们进步了,比如:我们去公园观察了娟花展览,孩子会写公园的景色了,画上了红花绿草,蓝天白云,高耸的青雀塔,几只可爱的小鸟在飞翔,还有大型的娟花造型花瓶……
在一个孩子的本子上,赫然画着几只耀武扬威的螃蟹,挨挨挤挤的石头,撅着屁股忙着捉螃蟹的娃娃……原来这是孩子们十月离开爸爸妈妈,到四川省素质教育基地参加为期6天的崇州社会实践活动后的感受:“走了许久弯弯曲曲的山路,才到了,原来有这么长的山路,多辛苦呀!教官告诉我们螃蟹就在这条山沟里,大家一下子就高兴了,叫着跑进山沟,一点也不怕弄湿了自己的鞋子,山沟里的石头好多好多,凹凸不平,搬开石头,螃蟹才爬了出来,它们挥着大夹子,好象一点也不怕我们,我害怕了不敢捉,这个时候,旁边的一个同学却把它捉走了,哦,我好失望……”我很欣喜,在孩子的写话里,并没有用一种记事的框架凝固自己的想写的欲望,他用心中的笔写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还用了我们课堂上不曾使用过的词语,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是孩子多么美好的情感啊!
平时孩子在写一些自己想写的一些家常话的时候,也习惯在旁边插上一片儿画,斑斓的图画和简短的话共同装饰着积累本,展现了他们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留下了他们最美好的记忆,写下的是他们的真心话,流露出的正是可贵的真情,多么富有童真与童趣呀。
三、多元与立体的评价,使孩子体验“写”的成功。
“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评价的要求。对孩子写作的评价我们要摈弃过去传统的做法,评价不仅仅只是在乎老师,而是要从与老师、同学、家长和学生自己的交流活动中来进行多元的立体的评价。
阅读孩子们的作品,在他自己写话里真诚地、热情地告诉着我他们的发现,作为老师我们就应该给予孩子真诚的回应,针对不同的孩子,关注孩子的每一点滴进步,尽量看到每一个孩子成功,特别是那些写不好的学生,只要愿意写,能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就是好作文,并鼓励他再上一层楼,“你真棒!你真能干!可爱的小作家!还要继续努力哦!”不要小看这一句句鼓励的话语,它却能让心思细腻的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重视与家长的联系,让家长参与到评价中来,让家长表现出欣赏的态度,并且做出真诚的回应。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意与家长交流,在交流中,提高交际能力和写话水平。同时,有条件的家长还可以对孩子进行一些辅导,比如怎么下笔、不会写的字、标点,帮一帮。家长们的参与,家长们的重视才会使孩子感受到了自己受到了关注,自然写得也更认真了,通过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增进亲子情谊。
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互相评价,更是让写话得到提升的有效手段。同桌、同组、好朋友之间的互相交流,学生自己推荐和老师发现的得意之作的展示,起着不可替代的榜样示范作用。
老师还要善于抓住时机,创造条件,从另一角度来评价孩子,比如,让孩子们着实过一过“小作家”的瘾,学生写出来的“好的作品”,老师要精心收集、整理让他们能够“发表”,每次学校的《蓓蕾》杂志出刊时,孩子们都欢呼雀跃,因为上面有他们自己创作的作品,那种成功的感觉,是任何言语的表扬所不能代替的。
路边开满野菊花,
小乌鸦不玩耍,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小乌鸦叼来虫子,
一条也不吃,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因为妈妈生病了,
它要忙着回来陪妈妈。
叼来虫子一口一口喂妈妈。
可爱的小乌鸦和妈妈之间浓浓情谊,稚嫩的言语,琅琅上口的句子,这就是一年级末的时候班上一个女孩子摹写创作的《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孩子在自己已知的世界里,大胆放飞着自己的想象,凝聚着的却是孩子自己想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