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厘清“核心设计”的设计核心

(2020-04-08 20:43:46)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潘照团

教学设计,要考虑“怎么教”和“如何学”。“怎么教”,教师自己说了算;“如何学”,要换位思考。面对不同的学习个体、不同的学习阶段,教师应采取匹配的教育方式。“教”要多考虑学生,多考虑学习,让“学”成为教学设计的核心。在这里,“核心设计”指的就是基于学情的学习设计。明白了这一点,便于我们探讨“核心设计”的设计核心。

学情——“核心设计”的始发站

课堂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学生的自主发展,但如何有效推动?调查学情应该是第一步。

从时间上看,最理想的状态肯定是每节课前都有前测。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因此我更倾向于通过单元前测的形式开展学情调查,这样时间上充裕,调查也能更深入。

从内容上看,学情分析的范畴比较多,有人认为是学生年龄特点、学习态度、已有知识经验、学习风格等,我不是很赞同。因为除了已有的知识经验,其余基本是一个学段较为稳定的学习特征,所以一学期分析一次即可。就已有的知识经验而言,可以分析学生对本课内容的了解程度,有多少知识点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

从方法与应用上看,问卷调查是学情分析的主要方式,但题数要少而精,尽量用判断题、选择题等易判断的题型,对低学段学生更应如此。选择对象不一定是全班,对上中下3个层面的学生各选部分代表抽测分析即可。当然,除了问卷,还有讨论、个别访谈等调查方式。

学标——“核心设计”的方向标

备课的顶层设计是什么?就是明确教学总纲——目标,它引领讲授、提问、合作探究、布置作业等教学行为的方向,是保证有效教学的基石。

反观当下的课堂教学目标,大多缺乏深度思考,“教什么”替代了教学目标。想保住“学”的根,就要从学生的角度拟定目标,我姑且称之为“学标”——为学而设的目标。其有“质”与“量”的要求:

学程——“核心设计”的操练场

教案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修好教学“工事”,就要凸显“学”的元素,变“教程”为“学程”。

其次,要有学习活动设计。学习活动可以采取如下过程:明确任务(学什么)——导学任务(怎么学)——转化任务(表现学)。学习活动设计并不止于怎么教,更重要的是怎么学,个体学还是合作学,合作学又如何分工等。当然,要使课堂教学更大气,更显张力,学习活动设计不能只是局部深化,还应该注意整体设计。一般课堂由总任务驱动,各教学板块只是子任务的串联。比如,“今天这堂课我们尝试用全班同学的名字来创编对联”,这是学习总任务;说说你的名字,谈谈对联的特点,编写你的对联,晒晒你的对联,这些就是学习的子任务。

最后,要生成弹性设计。我们要改变以往那种机械封闭的硬性预设,转变为一种灵活开放的弹性空间预设。教学设计应留有空间,要多想一些教学方式,做到提早预估应对。

学业——“核心设计”的阅兵坊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从某种角度上说,布置作业比批改作业更重要。有些教师很辛苦,常常深夜批改学生作业,自己筋疲力尽,学生也是疲于应付,问题可能出在教师对课后作业不重视。

公开课上,我们很少看到教师正儿八经地布置作业,下课铃声一响马上“鸣金收兵”。再观“家常课”,课上几乎不见布置作业,放学前你会惊奇地发现,每班黑板一隅多出了各学科作业题板。俨然,作业是要的,但几乎都是替补的。这是一种对作业的集体无意识。

作业是学生巩固新知、迁移内化、自我提升的学习环节。为了凸显作业对学习的作用,我们不妨称它为“学业”——为学而作业,而非为作业而作业。

“学业”有成,重在分层。理想的作业是精准指向每个个体。可是现实操作中,并不是所有课型的所有作业都可以针对每个人,现实一点的“好学业”,应该是适合每一类学生的思维过程。为了避免因分层作业而产生更多问题,需要注意几个方面:要有必选作业——指向基础,又要有自选作业——指向适配提升。自选作业要有难易指数的区分,并且采用积分制,让选择有思维的含量,更能激发学生挑战的劲头。

“学业”有成,还要从课本意识向学科意识进军。作业不是就课解课,而是要有学科素养的诉求,夹杂专题实践与探究,辅之信息收集与处理,“学业”也就熔铸了学科基业。

总而言之,教学设计必须关注学习链上的每个核心环节,方有对学生最后结果的全面关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