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然景观是不可忽略的语文课程资源

(2020-03-20 13:08:38)
标签:

教育

语文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王成文

国家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目的在于改革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适应时代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是这一轮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把自然资源列入课程资源范畴,《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自然风光……也可以成为课程资源。”可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教师,尤其是正在实施课程改革的实验教师的职责。把自然景观作为语文课程资源来利用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是有积极意义的。

教材资源和校外学习资源的结合利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学生学了第一单元课文(课改实验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引导学生把眼光移向生活,用心去感受,然后回头读自己感兴趣的课文,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更深刻,对人生的感悟就更透彻了。读了朱自清散文《春》,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在感知、理解、欣赏之余;让他们把眼光投向其他写景抒情的文章,投向眼下大自然去观察,去感受,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景诱情发,情由景生。即阅读写景文章要带着情感去读,读一篇或尸段优美的写景之作要揣摩作者笔下之情,只有这样才能发现美。读书是这样,写作也如此。要想写成功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要以情观景,以景抒情,只有这样才能创造美。课内外课程资源的结合利用,让学生学有所获,有了收获就有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主动学习,能够主动学习的学生,就不愁智力能力的发展提高了。自然景观是语文课程资源。学生的校外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多彩的,世界有多大,学习语文的范围就有多宽。但是自然景观以它独特的观赏性趣味性更具吸引力。课程改革全新的教学理念的实施给课堂带来了活力,而学生毕竟在室内活动时间居多,时间长了也难免产生几分压抑之感。根据教学需要,带领学生观赏自然景观,学生定有“出笼小鸟”似的欢愉,根据学生学习需要,让学生带着这份好心情投入大自然怀抱去观察,去体验,这不能不说这是一件乐事。从心理学角度讲,愉悦的情绪能提高学习效率,因为心情好,眼里的人事景物就显得美好,因为愉悦,思维就显得特别活跃,语言也比平时丰富得多。所以,利用自然景观作为语文课程资源,可以调节学生情绪,可以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在广阔的空间去学习语文,可以填补课堂资源的不足。

深秋时节,我们利用就近的金果园作为课程资源,让学生带着好心情,带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去感受自然。出发前,根据课改实验教材第三单元“感受自然”的要求,引导学生搜集有关四季的资料,有关描写四季的文章,利用课余时间观察秋天的景色,写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读了学生的作文,发现其中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编造,二是模仿抄袭。究其原因,一则积累不足,能力有限,二则缺乏真实的观察感受。这些问题是我们预料中的事情。我们的意图是让学生先写后观察感受然后再写,前后作文比较,想看观察感受究竟有多大意义,学生能有多少收获。这是一种尝试,也是对校外课程资源利用价值的一次验证。

金果园,名不虚传。漫山遍野,枝叶中缀着黄橙橙的果实,远远望去,犹如夜晚天幕上闪烁的星星,靠近观察,那一个个美丽诱人的柑桔,又像人工挂花墨绿枝头上的串串金果。美丽的秋景,累累的果实,学生见了好不欢喜。心情好了,脚步快了,眼睛勤了。头脑活了,语言也出来了,“看,那一树广柑,目光所及,一棵并不粗大的广柑树,枝条一律朝下,一串串黄橙橙的广柑你挨着我,我靠着你,叶子像害羞一样躲藏到果实的后面”。我即兴提问:“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学生飞快作出回答:“硕果累累!”我想,学生见之于形,思之其义,对这个词语的理解恐怕更深刻了吧。更有趣的品果(凭票入园可任意来食水果),学生在园内叽叽喳喳地挑选树上的果实,身边的胡成杰突然问我:“为什么叫采果节而不叫摘果节或者吃果节呢?”在场学生听后发出了笑声。旁人因何而笑我没理会,我指着他手上又大又红的柑子反问:你手上的桔子哪来的?”他愣了一会回答:“树上摘的。”我说:“你再摘一个,想想用‘采’、‘摘’、‘吃’哪个词更好?”遗憾的是他终于没想明白,没答清楚。我告诉他:“用‘采’更形象,“采’,有用手摘取树梢果实之意。‘摘’,虽有,采’意伹不及‘采’形象,并且表现不出野趣和情调。用‘吃,就更不恰当了,因为到金果园的目的不只为吃果子,况且一个‘吃’字显得粗俗。”对这件事,我颇有感触,一个平时不起眼并为不少人认为是差生的他,竟然在这种环境下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该生回校所写的作文比进入中学以来任何一次都好。金果园之行,既饱了眼福,又饱了口福,更令人感到高兴的是通过观察感受,师生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收获。

把金果园这一景观当作语文课程资源利用,有别于过去的秋游春游,因为我们把它当作课程资源,有明确的任务──感受自然。换句话说,是把语文课堂迁移到了广阔天地,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学习。这次校外学习资源的利用,可以说是一次较为成功的尝试,说它成功,一是课内外课程资源的结合利用,提高了学生能力。读了几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学生从作品优美的景物描写的文字中领悟了作者笔下的景美情美,试看写了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感受到写作此类文章的力不从心。亲自观察感受后,不仅对所学过的文章理解加深,而且在写作能力方面有了较大提高。二是美好的自然景观陶冶了学生情操。观察感受的过程是审美过程。阅读优秀的写景抒情散文,只能透过优美的文句去感知景物之美情感之美,而学生亲临其境,用眼睛去观察去发现美,用心灵去感受美,这发现这感受就可能创造美。自然景观这一学习资源的利用,有益于学生美好情感的培养和文化品位及审美情趣的提高。三是不同兴趣爱好者有不同的附带收获。学生在随行生物老师指导下采集了生物标本若干件,摄影爱好者摄下了不少具有欣赏价值或纪念意义的照片。

一次感受自然的语文活动,验证了自然景观是课程资源,而且是不可忽略的语文课程资源。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必不可少。因此,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时代的需要,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教师的职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