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把握生成性因素,让课堂充满活力

(2020-03-20 12:49:20)
标签:

教育

语文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金姝娟

生成性因素这个概念主要是针对预设性因素而言。传统里的语文教学无论是备课、写教案,都把教学目标的实现、既定计划的完成作为教学成功的标志。把握预设性因素便是这种教学成功的标志。

但是,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生成性因素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还是新的课程标准,都旗帜鲜明地打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旗帜。学科教学从强调目标、计划发展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这种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必然孕育出许多生成性因素。

如在上完《两个鸟蛋》后,教师见学生还是兴致勃勃,就利用最后几分钟让学生谈谈上完课文后的感想。一个学生站起来背两句白居易的诗:“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老师一听,这首诗写得多好啊,于是就让大家展开一番讨论,于是大家从莫打枝头鸟谈到鸟妈妈怎样照顾小鸟,又谈到了自己的好妈妈。这时,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说:“我们的妈妈就像是鸟妈妈,我们都是鸟蛋。”大家听了哄堂大笑,老师也感到很奇怪,就问他,你为什么这样说呢?这位学生一本正经地说:“我们现在还小,很容易被坏人骗走,如果被坏人骗走了,我们的妈妈不是要像鸟妈妈一样焦急不安吗?”学生们听了,恍然大悟,噢,我们都是“鸟蛋”。

试想,如果教师没能抓住这首诗即这个生成性因素好好展开,我们能听到这发自心灵的声音吗?能享受到这份对生命的感悟吗?

又如在上《雨点儿》一课时,突然一个学生提出:“大雨点小雨点儿为什么不到同一个地方去呢”按常识讲,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下雨的面积大,雨点儿不可能在同个地方,但这个答案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如果避而不答,又失去了对学生个体的尊重和保护,于是我把这个问题抛向了学生,片刻思考之后,马上有学生站起来说:“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选择,所以,大雨点儿选择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小雨点儿选择了有花有草的地方。”他的回答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教师对课堂上这些生成性因素的巧妙把握,提升了我们课堂教学的价值,才使得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的灵性得以真正释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