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分析与管理

(2020-03-10 09:21:29)
标签:

班主任

教育

班级管理

分类: 班级管理

杜秀锋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样,在一个班级中,由于一些学生的爱好、兴趣、地位、家庭状况或居住区域的一致性,自然而然的形成一些非正式的群体,我们称之为“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的成员,他们以爱好为基础,以情感为纽带,情投意合。

  一、控制作用。非正式群体中有一种巨大的、无形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体现在群体成员行动上的规范性。每一个成员都必须遵守一些不成文的规定,都必须与群体保持一致,否则,就会受到被孤立、被抛弃的惩罚。这种约束对群体成员有相当的控制作用。

  二、改造作用。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将按照本群体的行为模式、处世态度受到改造。这种改造多通过控制作用进行,更多的则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非正式群体可以把许多的价值观念传递给成员。而成员则会很快的接受。

  三、激励作用。非正式群体的群体观念是很强,其成员可能在正式群体中甘心落后,而在非正式群体中则不肯示弱。对某件工作教师百般号召,他可能无动于衷,但非正式群体一声令下,他会立刻行动。

  四、影响作用。由于非正式群体行为的一致性,使他们的行为往往带有很重的分量。调动的好,非正式群体会成为一支可贵的生力军,在班级管理中起到坚实有效的作用;反之,就会成为一股严重的消极力量,妨碍正常的班级管理。正因为如此,正确对待和引导非正式群体为班级管理服务,确实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在班级管理中,应如何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呢?一棍子打死和任由其自由发展都是不对的。铲除非正式群体,使其在班级中消失是不可能的;班主任应该正确引导,为自己管理班级所用。使之成为管理班级的生力军。

  一、合理利用非正式群体为班级管理服务,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老师可以利用非正式群体的某些特点做到正式组织所不能做到的事情。

  (1)利用非正式群体成员之间情感密切的特点,引导他们互相取长补短,互帮互学。先进生帮助后进生共同提高学习成绩。帮者尽心,学者尽力。形成良好的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

  (2)利用非正式群体成员之间互相信任、说话投机的特点,开展批评自我批评教育克服缺点,发扬优点。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利用非正式群体成员信息沟通方便的特点,可及时收集学生对班级管理的看法、意见、要求和建议等,使班主任在工作时心中有数,做到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每一个成员能为本群体争光,使本群体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同样也会感到无上光荣。利用非正式群体凝聚力强、有共同荣誉感的特点,使非正式群体之间相互展开竞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以及参加各种活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5)利用非正式群体中自然形成的领导人物具有说话灵、威信高、能力强、影响力较大的特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信任他、依靠他,并授之以相应的权利,从而把非正式群体纳入正式轨道,使之为班集体所用。

  二、分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针对不同的非正式群体体应有不同的方法:

  (1)对积极的非正式群体,应当支持和保护。例如,对爱学习、对班内工作关心、爱好体育等有益的非正式群体,不仅不应排斥,而应采取积极支持和小心呵护的态度。

  (2)对消极的非正式群体应积极引导,不宜简单斥责。应逐渐改变其消极行为。例如,学校因场地不足,爱打乒乓球的、爱打篮球的谁先占到场地,谁才能练习,因此,同学之间与外班时常有冲突发生,在校内影响极坏。这样就可以为他们安排中午时间或课外活动时间,搞一些班内或与外班之间的篮球、乒乓球比赛。既消除了他们之间不愉快的冲突,又拉近了他们与班主任老师之间的感情,更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可谓“一石三鸟”。何乐而不为呢?

  (3)针对消极的非正式群体应进行积极的改造,使其成员成为正式组织的得力助手。非正式群体的目标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与班级管理目标不一致,甚至相悖。班主任必须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引导、分解、孤立等方法予以改造、取缔。

  三、根据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的不同特点,可采取不同的改造方法。

  (1)兴趣转移。例如:把爱看武侠小说的兴趣改变为阅读报纸、历史故事、古典名著的兴趣。

  (2)环境设制。人为地设置某种环境,以改变非正式群体的心理意识和群体意识。例如,开展书法比赛、普通话比赛、歌咏比赛等,增加学生之间的联系机会,使非正式群体的目标,更接近或进入正式组织的目标。

  (3)联络感情。感情是非正式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班主任教师应与他们密切联系、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增加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组织在行动上的配合。

  (4)角色强化。一些非正式群体的成员,同时有是正式组织的成员,他们担任着双重角色。如果其能把正式组织中的角色当成第一角色,对其有足够的吸引力,就意味着正式组织对学生引力增大,非正式群体对学生的引力减小,那么非正式群体成员会逐渐向正式组织靠近。

  (5)改造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任何非正式群体都有一个或几个核心人物,他们的行为对非正式群体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做好这些核心人物的工作,会影响一大批人。会最大限度的调动所有成员的积极性。

  (6)合理组织正式组织是削弱非正式群体的重要途径。如果每一个学生在正式组织中感到温暖、心情愉悦,那么其另行组织非正式群体或加入非正式群体的可能性就大大减小了。所以建立好一个正式组织胜过取缔改造许多非正式群体。

  (7)班主任注意均衡、控制各非正式群体之间的关系,使每一个非正式群体都紧紧的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掌握好批评与表杨、斥责与鼓励的分寸。用俗话说:该拉的拉,该打的打。使每一个非正式群体都不能,也不敢不把班级利益放在第一位。

  综上所述,对班级内的非正式群体,班主任既不可存在恐惧心理而一律封杀,不让其存在,又不能掉以轻心,放任自流,任其发展。应当持正确的态度,用正确的方法来对待其正常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