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渗透

(2020-02-29 20:39:16)
标签:

教育

语文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吕赟

小学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篇课文不仅语言文字优美,而且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适时、适度、适量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就能使学生从小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提高学生辩证地观察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事物普遍联系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象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着,它总是同其他事物、现象相互联系;在事物、现象内部的各个方面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讲读课文时,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初步了解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学会从联系中观察事物,提高辩证的思维能力。如《磨刀不误砍柴工》是一篇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兄弟俩上山去砍柴。哥哥上山早,花力气大,砍的柴却不多。而弟弟在砍柴之前用一部分时间磨快了斧子,结果花力气小,下山早,砍的柴却比哥哥多。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将兄弟俩进行对比:

哥哥 没有磨刀 砍柴时间长 砍柴数量多

弟弟 磨刀 砍柴时间短 砍柴数量少

从而让学生明白各自之间的联系:1、没有磨刀—刀钝—砍柴吃力—时间长—数量少;2、磨刀—刀锋利—砍柴省力—时间短—数量多。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联系,所以才回导致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时再提一个问题:为什么哥哥砍得慢?在学生回答出是因为没有磨刀、刀钝等原因后,再向学生指出:哥哥是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他认为砍柴多用力气、多花时间就能砍得多,所以他不肯花时间做好准备工作(磨刀),他没有看到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在教学中,我们要启发学生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不能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要注意和研究事物之间的联系,把事情办得更好些。

二、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观点

世界上的事物不仅是普遍联系的,而且是变化发展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又一个基本观点,通过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初步体会一切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例如《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我们就应当启发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船没有变,记号也没有变,但是却不能把剑捞上来?教师可以制

作一个小船行使的课件演示一下:

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船还是那条船,记号还是那个记号,但是丢剑的地方已经不是取剑的地方了。因为船不是静止的,而是在行驶的过程中,从而使学生懂得,船上的记号与丢剑的地方本来有联系,但随着船不停地行驶,这种联系已经变化了。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刻舟求剑的意思,有使其接受了事物运动变化观点的教育。当然,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我们还应当引导学生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注意它们的发展变化,为其能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

三、事物是全面的观点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全面的观点看待一切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质。如教学寓言《坐井观天》时,教师应围绕青蛙和小鸟为天的大小争论这个问题进行课文分析,引导学生弄清青蛙为什么是错的,小鸟为什么是对的。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体验一下:拿出一张纸卷成一个空心圆柱体,通过这个圆柱体看看教师里的黑板是什么形状的?学生们看了之后,得出答案:黑板是圆形的;再将这张纸折成一个空心三棱体,看看黑板又是什么形状?学生看了之后,得出答案:黑板是三角形的。这时教师要求学生不需要媒介物质,就用自己的双眼看黑板,这时的黑板却是长方形的。那么黑板到底是什么形状的呢?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帮助学生得出答案:黑板是长方形的。圆形和三角形是因为我们的视线受到限制,只看到黑板的一部分,不能因为这样,我们就说黑板是圆形的、或是三角形的、或是其他形状的。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把事物的一部分认为是事物的全部。学生经过这一体验后,很自然就能明白青蛙坐在井里看天,视线受到限制,只看到天的一部分,而它却将天的一部分认为是天的全部了,所以青蛙错了。任何事物都是部分和整体的统一,部分组成整体又不能离开整体。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抓住契机教育学生看问题和对待事物,要用全面的观点,不能只看事物的一个部分、一个侧面、一个阶段,不然,就会容易产生象青蛙坐井观天那样的笑话。

四、实践出真知的观点

主观必须符合客观,这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键。因此,我们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必须立足于客观物质世界,从客观实际出发,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如教《小马过河》一课,教师可抓住老牛、松鼠和小马的对话,老牛说河水浅,这是真的,因为这是它自己亲身经历的体验;松鼠说河水深,这也是真的,因为这是它亲眼看到的。那么为什么同一事物会相互矛盾呢?让学生通过比较老牛和松鼠的身高得出老牛要比松鼠高得多,自然对于松鼠来说深的河水而对于老牛来说就是浅的了。这时教师再提出一个设问:小马第一次到河边为什么不过河?第二次为什么又过了?帮助学生理解“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的含义,使学生知道河水既不象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象松鼠说的那样深,是小马“让我试试吧的”结果,教育学生初步懂得认识来源于实践,依赖于实践的道理。再如《锯是谁发明的》、《鲁班学艺》等课,教师都应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实践观。

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

我们应当让学生懂得,碰到问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以多音字来说,它的每一种读音都应该根据上下文的联系而定。例如我在教学《黄果树的瀑布》一文时,学生就对“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这句话中的“乐”字的读音提出不同的意见,有的认为应该读Yue,而有的认为应该读Le。我让学生通过读课文相关的段落, 联系上下文中的“大合奏”、“乐声奏鸣”等词,知道“乐”应该读Yue,而不是因为在黄果树瀑布那里感到快乐就应该读Le。这样,我就让学生知道多音字的读那种音应该依据具体情境而定,不能死记公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提高分析解题的能力。

辩证唯物主义是我们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我们要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这个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观察、分析问题。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正确认识世界、社会与自己,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与辩证思维素质,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奠定坚实的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