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刍议
(2020-02-07 13:23:31)
标签:
教育语文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钱加清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教学工作的中心,学生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形成、思想修养的完善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课堂教学的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素质和学校教育的水平。
课堂教学评价是以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为研究对象,依据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教学的过程和效果作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它对加强教学管理、检查教学质量、总结教学经验起着重要作用。正因如此,教学评价一直倍受关注,成为语文教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同时,由于评价涉及到的因素十分复杂,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也成为人们公认的难题。虽经过长期探索,评价中随意性大、针对性和科学性较差的问题依然存在。况且,评价的标准不是恒久不变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只有与时俱进,适应语文课程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因此,制定一个可以量化的、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互结合的较为规范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成为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一、制定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基本理念
1.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课程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评价指标的设立要促进提高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不仅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形成听说读写的技能,掌握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要重视人文素养的培育,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
2.以学生的发展评价教师的教学。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生,因此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应十分关注学习者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学生学习的效果质量是教师科学的教学设计、创造性的教学实施的结果,因此,评价学生学习就是评教,即“以学论教”。
3.注重评价的发展性。评价一节语文课,鉴定教师的教学水平,其目的不仅在于做出结果,更重要的是对照语文课堂评价标准,指出语文教师教学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以此来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计划,促进教师不断进步。因此要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在评价结果的处理上要采用协商的方式,尊重教师的主体性。
4.突出语文教学的特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参与听说读写的实践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学习上具有重体验、感悟、熏陶、感染的特点,在教学上应该对学生进行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审美情趣的养成和健康人格的培育。
二、制定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通过评价标准的制定和评价结果的处理,使被评价者努力向标准靠拢,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体现当前教育发展趋势,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引导和调动语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科学性原则。评价标准的制定既反映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又反映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反映当前语文教育研究界的新成果,突出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在的特征。
3.全面性原则。评价标准的制定全面反映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从教学行为的主体上来说,既反映作为施教者的教师的教学行为,又反映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认知、情意活动。
4.可行性原则。各个评价指标的制定要条理有序,有层次,语言简洁,各要素含义独立不重复,评分简单,易于划分等级。
三、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各要素涵义解析
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要从五个要素去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效果、教师基本功。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它统率着整个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把体现在教材中的目标内容具体化和细化,做到明确、具体、可行。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内容。
2.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教育性原则,结合教学目标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的情感的审美的教育性因素,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知识的讲解正确无误,语文能力的培养符合言语心理的形成规律,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教材,根据能力训练的要求在教材的基础上适时、适当拓展。
教学内容分量和深度适合课堂时间和学生的认知基础,在内容上体现重点,讲解不忘重点,联系实际紧扣重点,板书设计突出重点;对难点注意分散,恰当处理。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语文知识的学习与语文的言语实践的结合,做到认知与训练的统一。
教学内容的安排注重前后之间的逻辑关系,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具有层次性和条理性。
3.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本身,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结合,教学过程的展开要围绕目标与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体现学生是发展的主体的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紧密配合。
根据课型与内容优选教学模式并创造性地运用,教学策略的选择要恰当灵活,教学程序要系统化,教学组织要机智化。
教学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要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根据课堂实际调控教学,科学机智地处理课堂中的不确定因素。问题的设计既根据备课计划,又要根据学情和学生的思维的发散性而生发的问题,围绕目标恰当地处理。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恰当运用讲解、讲授、提问、朗读、默读、讨论、练习、竞赛等方法。注重师生彼此间的情感交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大胆质疑,积极思索。
4.教学效果: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注重单位时间的充分利用和合理组织,注重效果与效率的统一,使学生在三个维度的目标上都获得发展。
课堂上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无论是听讲、问答、讨论、练习,都动机强烈,兴趣浓厚,学习积极热情,思维流畅,形成民主、开放、互动的良好气氛。
学生回答问题、做练习,正确率高;在老师的启发下,思维的流畅性和深刻性强。
教师的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参与面广,处于好中差各个档次的学生都在原先的基础上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5.教师基本功:教学语言是专业语言,教师的普通话要标准、流利,课堂语言要洁净明快、准确生动、充满激情,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和陶冶。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教态要自然、亲切,尊重学生,平等待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板书要规范、工整;板书结构要切合内容和目标,突出重点和难点。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从语文课程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恰当选择,熟练运用,注重其实效性。
教学风格是教师长期形成的教学理念、教学能力和教学作风的结合和表现,是优秀教师成熟的具有个性化的和创造性的稳定状态的标志。在评课时要把握每个教师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并作出评价。
四、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量化
结合前面对评价要素的分析,我们将整个评价体系分为两级指标,即5个一级指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效果、教师基本功,它们包括20个二级评价要素指标。再根据每条指标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赋予不同的分值,由此确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形成如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根据此量表,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分析,85分以上为优秀,75分—84分为良好,60分—74分为中等,60分以下为较差。
五、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具体实施
1.设立评价小组:评价小组由业务水平高且客观公正的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领导五至八人组成,选出业务组长。
2.学习课程评价标准:进行课堂评价前要组织评价小组成员学习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深刻地理解评价的目的、理念、指导思想和评价标准指标的内涵。
3.观摩课堂与评价:观摩课前要求评价小组全体成员根据课程标准,熟悉研究教材和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组织评价小组成员在课堂上听课,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记录并初步评定有关的项目及分值。
4.整理信息,作出结论:收集各小组成员的评价结果,检查收集到的信息能否反映评价对象的全貌和信息是否真实正确。对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得出分数,评出等级;写出写实性评语,指出评价对象的优点与不足,做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5.评价结果处理:向评价对象反馈结论,提出改进的建议。撰写评价报告,向领导部门报告评价结果或者公布评价结果,建立评价档案进行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