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作文教学“四板斧”
(2020-01-15 22:23:52)
标签:
教育语文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以往的作文课堂中,常可以看到学生们嘴咬一支笔,手托一颗脑袋,盯着面前的作文本暗自发呆。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绞尽脑汁,闭门造车。鲜活的面孔此时一个个老气横秋,鲜活的课堂此时一潭死水!究其原因,以往的我习惯把整个习作指导浓缩在一堂课的前二十分钟内,稍作指导后便让学生进行写作。封闭的课堂把学生与生活、社会隔离,学生缺乏细致的观察、亲身的感受、真实的体验,面对着作文题目往往无话可说。痛定思痛之余,我在作文教学中试行了“四板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第一板斧:下一次作文的范围和要求提前布置,让学生提前收集必要的材料。
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我们总是在作文课上才公布本次习作的题目、要求,学生根本没有收集作文素材的时间和空间。而在上一次作文结束之后就立即公布下一次作文的范围和要求,学生就会利用相隔的这段时间进行充分的准备,作文时自然得心应手了。
第二板斧:学生写我也写,我和学生进行“同题作文竞赛”。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以往的作文指导我都是纸上谈兵式的。现在作文时,我和学生进行同题作文竞赛,学生写什么我也写什么。通常二十分钟到半个小时我就能完成下水文。然后我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学生听(或是投影出示),让学生进行评价。要求学生评价时主要从老师的作文有哪些地方值得借鉴、你觉得老师的作文还有哪些要改进的地方两个方面进行。这样,教师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了学生一个鲜活的例子,怎么去写,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学生也就心里有数了。
第三板斧:作文中出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经典”病句、错别字,讲评时集中出示,让学生进行修改病句的专项练习。
学生的语言知识有限,作文时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病句、错别字,这也是制约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我把学生作文中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病句、错别字摘录下来,作文讲评时设置了“我当小医生”的环节,让学生进行修改,一方面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也大大提高。
第四板斧:把每次习作中出现的优秀习作印发给学生,为学生订制一本“土制”的“优秀作文选”。
学生手中都有各式各样的优秀作文选,但真正能给学生以借鉴的“精品”很少,与教学实际扣得也不是很紧。以往的作文讲评时,我也把一些写得好的作文读给学生听,可学生们大都听过之后就忘了,很少能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每次作文批改结束之后,我都挑选出36篇优秀习作,附上简短的评语,印发给全班同学。一方面学生们通过阅读同班同学的作品,能真正地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另一方面学生们也有了写好作文的动力,自己的作文能变成“铅字”成了全班同学最渴望、最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