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
(2020-01-13 22:44:07)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刘亚飞
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回答,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式。从教师的教学看,课堂提问起着传递教学信息、反馈教学信息,进而帮助教师调整教学方案等积极作用。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课堂提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要有“生活味”也要有“数学味”,同时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我认为,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在于事先预设一个适宜的问题。那么如何设计一个适宜的问题呢?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课始我设计了摸球的游戏情境,盒子里放一个红球、一个绿球,让学生回答问题:能否摸到红球(可能);能否摸到绿球(可能);能否摸到白球(不可能)。从以上问答回忆了以前的知识,并把现象分为两类: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接着揭示课题:今天继续学习不确定现象(可能性)。接着带领同学们在盒子里增加一个红球,摸到红球算一组赢,摸到绿球算二组赢。询问一组和二组是否同意。一组的同学马上纷纷举起了手。这节课的提问首先建立在学生喜欢的游戏上,符合问在学生兴趣点上;其次,符合游戏建立在以前知识的基础上,问在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后,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问在本节课的重点处、难点处。总之,课前精心的预设,能让教师更好地驾驭课堂。一个适宜的问题往往能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轻松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二、提问要有技巧
有位伟人曾指出:“任何艺术不掌握规律,不进行基本训练,不掌握技巧,是不行的。”提问也是有技巧的。下面两个技巧,是比较重要的。技巧一:增加等待。如果老师在提出问题后,能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会大大提高。技巧二:适当追问。“追问”是对某一内容或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不断提问,直至学生真正理解为止。例如:在学习《统计》中的中位数时,我创设了两个小组比赛口算成绩的情境,第一组成绩为:91、92、93、94、20;第二组成绩为:80、81、83、84、89,比较两组同学的成绩。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提出方案求总分,老师追问,学生想到了平均数。结果发现平均数受到了偏小数的影响,对一组同学不公平。老师继续追问用一个怎样的分数更能代表一组的口算水平,学生逐渐地探索到了中位数。在老师的追问下学生比较出来平均数和中位数的特点,并且懂得了怎样找中位数。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教学中的“追问”,这实际上是教育资源的有意生成和有效利用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应力求做到不浪费教育资源,并将其利用到最大化。
三、提问要用心
课堂上不仅需要我们细心观察,还要用心思考。如果问题较难,可以请优等生先回答,以优带差,为后进生的回答设置契机;对回答错误的学生,应注意聆听他们的回答,在他们理解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讨论或做适当的提示让他们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可在评价方面多下点功夫,要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在帮他、爱他。有调查结果发现,孩子们对于问题的效度非常重视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希望问题精要、灵活、有变化、难易得当,这说明老师提问要用心,善于变化,引起学生的兴趣。
随着课改的深入实施,课堂活动的生成性和变化性使得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老师们要关注课堂提问,让我们问出“学问”、问出“精彩”,让“小提问”创造“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