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如何兼顾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
(2020-01-12 20:22:13)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罗滨
现在教育越来越强调关注每一个,但实践中还是一大难题。大多数教师都关注优秀生,惦记后进生,但比例最大的中等生群体经常被遗忘。针对这个现象,我带领课题组,依据中等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和学习心理品质特点将其分成五类,分别为被动接受型、纠结不前型、思维游离型、信心不足型、眼高手低型。不同类型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课堂学习行为,与其内隐的不同的学习心理品质特征相关。经过这样的细分,我们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很快解决了中等生被遗忘的问题。此外,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中发现,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通常都会快速反馈,但是有答即评的快反馈未必都是上策,在很多情况下,延迟判断
评价策略更能激发学生思考。做法很简单,就是在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提出创意时,老师不立刻做出判断,而是给学生一些等待、自主思考或辩论的时间,学生可以得出更好的见解。形象地说,就是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给学生一点空间,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争论;给学生一个支架,让他们自己去攀登;给学生一些权力,让他们自己去评价。我们坚持做了几年,效果很好。总的来看,这些做法能激发学生新的学习动力,是尊重学生差异、保护学生学习信心和热情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促使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是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评价策略,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