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是解放教师,还是给教师增负?
(2020-01-11 22:07:07)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郑杰
合作学习不仅需要教师做更多的工作,而且还要尽更大的努力。
武汉的陈抒红老师与我同岁,却很优雅和年轻,她在给银川同行们做分享时向大家透露了一个秘密,她说,当初让她产生积极投入合作学习实践和研究的动力是“不想变老”。
我在培训中也常常鼓动大家说,合作学习是中老年教师的福音。
因为传统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课堂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时间久了,学生会越来越不爱学习,教师也会越教越辛苦,越教越心力交瘁直到可能“绝望”。
合作学习则不同,合作学习是要把学习权还给学生的,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把手插在口袋里,悠闲地点拨一下即可。
显然,陈抒红老师把我的话听进去了,而且还当真去这么做了。实施合作学习才两年时间,陈抒红老师班上的学生越发能干了,他们不仅能自己组织合作学习,而且还能自己给自己出测试题。
这么看来,合作学习是能解放教师的,是能将教师从“体力劳动”转化为“脑力劳动”的。
可是我却发现,真正着迷于合作学习的中老年教师并不多,活跃在合作学习活动中的还是以青年教师居多,甚至大多是走上工作岗位一两年的新手。
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这可能是因为合作学习带给教师的这份“清闲”是要以更多的工作和更大的努力作为铺垫的。
首先是更多的工作。
在教学准备方面要完成更多的工作
按照合作学习的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详细说明学习目标,而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学习目标不仅包括学术上的目标,还应包括合作技能上的目标。
此外,教师不仅要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中的重难点,还要考虑如何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即采取怎样的策略和方法才能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这就要综合考虑小组规模、时间的限制、学生原有的学习经验、学生的年龄、教材的适用性等等。
在课堂组织方面要完成更多的工作
教师要保证小组具有异质性,将不同学习能力、兴趣、性格、智能类型的学生编排在一起;教师要分配小组内的任务角色,要确保每个小组都应包含四种类型能力的学生: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理解能力和加工能力;教师要安排合作活动的空间,包括学生如何“跑位”、“归位”、如何挪动课桌椅、如何摆放小组学习用具等。
在解释任务方面要完成更多的工作
教师要像个导演,向演员们解释任务过程。教师要告诉全班应当做些什么来完成合作学习任务,要解释分配给学生的任务,以使所分配的任务清楚明了并能衡量。
为了保证课堂秩序,教师应当重申学习目标,以确保合作学习不偏离主题。教师在学生正式展开学习活动前,还应详细说明成功的标准,并且用这些标准来评价每个学生的成绩。
此外,教师还应提示学生保持积极互赖的关系,确保小组围绕着一个共同目标团结在一起。
在强化责任方面完成更多的工作
为防止学生在合作小组内“搭便车”,教师应采取随机抽查、及时反馈等方法,不让任何一名学生游离于小组活动之外,更不能坐享其他同学的劳动成果。
在监控和评价方面完成更多的工作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个学习小组进行监督,对未达到预期的行为进行必要的干预。为此,教师要成为一个观察家,并且在观察的基础上评价学生的学术进展和合作技能的运用。
评价学生学习的数量和质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评价不仅要掌握评价标准,还要考虑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使学生和小组都能获得自评和互评的机会。
合作学习不仅需要教师做更多的工作,而且还要尽更大的努力。
努力完成以上五个方面“额外”的工作,而且一件都不能少。
之所以需要花费格外的努力才能完成这些工作,是因为这些工作都是有技术要领的,是需要灌注心力的。
如果草草了事,在技术细节上经不起推敲,则很有可能使合作学习的课变成“乱课”,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
胜任这五个方面的工作,是需要努力的。
教师平时要经常做“刻意练习”,设定目标、课堂组织、解释任务、强化责任、监控评价都是技术活,只有通过刻意训练才能将这些技术转化为合作学习的教学技能,只有将这些技能经常性地运用于不同的场景中,并达到应付自如的程度,才能真正变成教师的能力。
也只有具备了灵活运用的能力,教师才可能享受由合作学习带来的对体力上的真正的解放。
总之,合作学习最终是解放教师的,但是,在这之前也许应该做好增负的准备。
从传统教学向合作学习转型,是对自己之前的经验的否定,说得夸张一点,那是在向自己宣战,所以需要格外努力。
没有这份决心和定力,要实现从观念到行为上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课堂改革这条道路上,成功者总是寥寥。
要积极参与交流和展示活动,要多与同行切磋合作学习技艺,这方面也需要很大的努力。
真正专业的合作学习,在国内其实还未成气候,所以先行者就更要抱团发展,以更大的勇气去面对可能的不理解甚至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