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塑文言文教学

(2020-01-08 22:29:25)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林 青

我国古代的语文教学是以“文章”学习为主要形式的“大语文”教育,具有一些传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重视断句训练。古人写文章“文不加点”,学童读书,必先学习断句,“彼童子之师,授之书,习其句读”。“习其句读”就是要反复练习标点及断句的技能,因为这种技能对于学习文章必不可少。断句和浅释句意是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前提和基础。可惜今天汉语文言文教学,把“断句读”的基本训练丢弃了。原因是古代无标点的文言文在今天教材编辑时,与现当代语体文一样被加注了标点符号,这就使学生学习文言的第一个环节由过去的“断句读”变成了“疏通字词”。而“断句读”与“疏通字词”的教学功能是大不一样的,前者重视的是“整体把握”,具有思维训练、语言训练和道德培育等多重功能,后者关注的重点主要是字词的意义和句法结构,其思维活动主要着眼于文章的细部。

重视诵读方法。诵读就是出声读、多遍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加深理解,直至背诵。诵读作为学习文言文的一种有效方法,有别于一般的死记硬背。它以宏观驾驭微观,以微观充实宏观,由读到懂,由懂而用。学习文言文时,熟读背诵一些文质皆美、深浅适度的文言诗文,在头脑中多储存一些文言信息和材料,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文化素养和思维品质都是大有益处的。现当代作家巴金、茅盾继承了诵读古代诗文的传统,从而使自己的写作终身受益。巴金曾说自己的写作得益于小时候背诵的《古文观止》;茅盾也背过大量诗文,《红楼梦》中的诗曲赋几乎能全部背诵。显然,诵读是学好汉语的基本功。可是,今天我们的语文课堂,很少听到琅琅的读书声,而且背诵课文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被视作“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而丢弃了。

重视品味情感。学习文言,除了断句读、重诵读之外,还要注重感悟、品味。通过感悟、品味,学生将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经验和审美情趣,同时学生也能将优秀的文化精髓汲取、内化,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叶圣陶就认为:“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宝贵的一种境界。”现实中,迫于中考、高考的升学压力,文言文教学过多地停留在语言形式方面的机械训练,缺乏应有的情味、理趣和审美体验,这不能不说是很遗憾的事情。

文言文教学是汉语文母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联结着汉语文化传统、历史与未来。文言文教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但今天的语文教学忽视了古代文言文教学的优良传统,高耗低效,是一个值得语文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的问题。

(来源:中国教师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