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当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教学
(2020-01-08 17:20:06)
标签:
教育语文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刘学灵
一、用在疑难处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人工操作和现场条件的限制,有些知识的理解、难点的突破用投影、学具操作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利用多媒体来演示,把课文内容变为直观、形象的画面就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如教《麻雀》一文,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同时也能领悟到爱的伟大、文中深藏的哲理内蕴,我设计了这样的画面:在一阵狂风中,一只小麻雀从摇摆的树枝上掉到了地上,这时一条狗跑了过来,对着小麻雀看了看,贪婪地张开大嘴。突然,一只老麻雀快速冲下来,挡在狗的前面,不停地扇动着翅膀,保护着小麻雀。在生动形象的动感画面显现的同时配以恰当的解说,不但使学生获得审美上的愉悦,而且加深了对文章中心、文章哲理的理解。
二、用在“不可言传”处
在课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对课文情境的体会“妙不可言”,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这时语言显得苍白无力,传统的“教育者——教育对象”模式遇到了挑战。这时,必须采取“教育者——教育媒体——教育对象”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方能把不能言明的“妙处”通过电化教学传达给学生。在《北京》一文的教学中,学习“川流不息”一词,学生缺乏感性认识,难以把握,尽管老师说破嘴皮,学生也难以找到那种境地、那种感觉。有了电化教学,教师用自制课件一展示,学生就会一目了然,他们如同站在北京的立交桥上,各种车辆在桥上桥下来来往往。不用教师只言片语,难点便可迎刃而解,深刻把握。
三、用在激发灵感处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灵感,引导学生打开说话的天窗。如:让学生通过听录制的各种声音,展开想象,将周围环境、人物、事物联系起来编故事;看课件展示故事的情节,想象故事的开头,或交代故事的结尾,逆向推想故事的起因和经过;看配乐录像,引导学生观察人物或动物的动作、表情并进行描述。例如,在教学《骆驼和羊》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看动画课件,引导学生观察骆驼和羊去找老牛评理时,老牛说它们两个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没有看到自己的短处时,骆驼和羊会怎么想,鼓励学生发言,使之更深刻地理解课文。
(枫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