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效提问打造高效课堂

(2020-01-04 20:05:09)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杂谈

分类: 教学研究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在课堂中,尤其是平常课,我们往往是为了表面上的热闹而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课堂上占半数的提问是缺乏科学的依据与科学设计的,有时学生则不知道如何回答,课堂出现了冷门。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我们必须关注与研究课堂提问,课堂上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当前课堂提问的主要问题有:1.提问浮于表面,表面上课堂氛围虽活跃,但学生的理解也浮于表面;2.问题未经精心设计,发问多,收效少。3.惩罚性提问,发现某一学生精力分散,心不在焉,突然发问,借机整治。久而久之使学生害怕老师的提问,不敢举手回答。

在一次听课活动中,有幸聆听了省特级教师魏洁老师执教的《画线段图解决实际问题》,她的提问,她的引导,她的评价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案例一

课件出示:第一行 ︱ ︱(两根小棒)

第二行 是第一行的3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找信息(第一位孩子只说了一个信息,第二位孩子完整的说出了全部信息)

师:也感谢那孩子,让我们知道什么叫完整。

师:画好了给我一个信号。

在教学中,我也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回答的问题不完整时,我会说:“谁能说的比他完整。”或者在学生回答得不太好时,会请其他同学帮助来解决,这时学生的心里肯定是失落的。可是魏洁老师却是用感谢的方式让学生知道什么叫完整。两种方式,会让学生有不一样的感受,在魏老师的课堂,学生总能得到这样的“惊喜”。运用感谢的方式,学生会更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

案例二

课件出示:第一行 蜗牛 7只(以图片形式出现)

第二行 瓢虫 是蜗牛只数的3倍。

师:现在你看到什么信息?你能把它画出来吗?准备画的请举手。

师:画画水平不错。

师:我只给30秒,准备画的举手。(仍有有很多同学愿意)

师:真坚持!

投影学生作品:

一种情况:开头画了一只瓢虫,接着用代替。

师:为什么一开始画瓢虫,后来不画了?

另一种情况:用小棒代替了瓢虫。

师:什么感觉?对吗?拿什么来代替瓢虫?

师:除了用和小棒代表瓢虫的,还有其它的吗?

师:想不想看看老师怎么画?我最多拿几根,猜一下。

课件分步出示线段图。

师:(当线段图表示出蜗牛的只数后)我接着画,能随便画吗?现状?长度?

师:如果蜗牛有700只,你还愿意画瓢虫吗?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没有提问的课堂教学很容易流于淡如清水般的平铺直叙 ,或例行差事般的照本宣科 ,也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与精神疲劳更多的时候,教师的提问不是以探求学生的见解为导向,而是以获得预设正确的答案为目标。而魏洁老师在这一环节上,没有过多的言语和引导,她的提问是建立在学生实践操作有所体会的基础上,把线段图从形象的图形抽象到线段图。

案例三:

一、预习交流

师:今天学什么?

生:分数与整数相乘

师:你怎么知道的?

1:屏幕上有

2:刚预习过

师: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分数与整数相乘,只要分子乘整数

师板书:分子乘整数

生:没化成最简分数的要化成最简分数

师板书:约分 最简分数

生:还可以用整数÷分母

师:懂了?

生:不懂

师:打个?

生:分母不变

师:分子乘整数作什么呢?

生:分子

师:这个说的是计算方法。有什么疑问

生:为什么只乘分子,不乘分母

师:分子乘整数,整数乘分子,合起来就是分子与整数相乘

这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这是摘自我们学校徐教导的一片导入片段,我一直很欣赏徐老师别出心裁的导入,一个简单的课题都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徐老师的课堂是遵循新课标的内容让学生自主预习的,而这节课的开始也是围绕学生预习中学到的知识展开的。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了解学生已经会的和暂时有疑问的内容,再来研究学生有疑问的内容,学生兴趣很浓,气氛很活跃,很多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特别是今天学的内容,很多学生以为是分数乘整数,而徐老师是结合学生的回答交流归纳出今天学习的内容—分数与整数相乘。

“敲钟”要从容地“敲”,它的声音才能悠扬悦耳;提问要慢慢诱导,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索;“善问”是一种艺术。那么如何实现“善问”呢?

1.提问要有针对性,要问出学生的思维围绕本课的教学目的、教材重点难点展开。

2.提问要有层次性,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就像魏洁老师一样,为什么一开始画瓢虫,后来不画了?学生在一次次的尝试中体会到用和小棒代替瓢虫很麻烦,这就产生了用线段图的的需要,不过还有一部分同学喜欢用小棒或者来表示瓢虫,所以魏洁老师问如果蜗牛有700只,你还愿意画瓢虫吗?这时所有的学生都觉得画线段图表示简单。魏洁老师的提问围绕了一个中心,层层深入地提出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入。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入求知的高度。

3.提问要问出学生的思维

学生的思维火花就是从这里摩擦出来的。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其知识内化,培养其思维,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在教学实践中,课堂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并借助课堂,层层设疑提问,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绽放出美丽的光彩。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