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质疑问难
(2020-01-04 19:12:20)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疑”源于思,它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引线,进步的向导。思维活动始于发现问题。它是对一些问题产生了渴望了解、或解决的需要后才开始的。要是学生认识深入,就要启发学生多疑多问。
学生有疑了,又怎样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维去达到无疑呢?一是把握中心深入思考;二是结合上下文认真分析;三是结合生活经验和课外阅读的知识去解决。凡是通过努力能自己解答的问题,要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由于学生理解力、知识面不同,他们质疑的层次也存在差异,质疑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
质疑总的分为理解性和怀疑性,由于学生知识面窄,生活经验贫乏,阅读理解能力还不强,提出的问题不可避免的带有肤浅性和片面性,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做恰当的鼓励、肯定,保护他们乐于发问的兴趣和热情。应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初步达到深刻性和理解性。
理解性,即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通过思、查、问等手段达到懂,这是对理解的加深。如在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学生提出“人们还是向着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的站着、站着,好象在等待周总理回来”这句话是含着人们怎样的一种心情呢?这个问题问得深刻,让孩子们能透过这句话去感受文章的中心。
怀疑性是对课文内容的怀疑或否定,如学《青蛙的眼睛》一文时,学生提出“青蛙的眼睛非常特殊,看动得东西很敏锐,看静的东西却很迟钝”中的迟钝用词不当。因为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应是“看不见”而不应是很迟钝,这是课文内容的否定。这种问题更进了一层。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哪些肤浅的问题,切忌武断,更不能讥讽嘲笑,只要我们不断的给与鼓励,并循序渐进的诱导。学生不但乐于发现问题,而且还会善于发现问题。在学生提出的一个个问题中,你会看到他们在思维中闪耀的灿烂火花。
教师利用质疑问难,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积极的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学习和发现知识,开拓和创造新的知识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