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学生动起来,不要代替他们

(2020-01-02 17:14:05)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不会提问题的人,就不会学习,就学不到新的东西。”这句话谁说的?咱暂不去考究,我只是觉得说的很有哲理。就这一句话,我联想到咱灵宝目前的目标教学模式(语文教学)。         目标教学模式好,无可非议。这里我只是想和同仁们探讨如何能使它更加完善,锦上添花。         目标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程序是这样的:出示课堂教学目标------出示学生自学提示------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教师提问合作学习的结果(加点拨)------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这样的程序,既能把握得住课堂教学目标,又可使学生回答问题有的放失,还能收拢得住课堂,不至于乱了套、超了时。稳妥、有序、可行。

但我们在稳妥有序中,实际上是已把学生由主体演化成客体了。我听过很多目标教学模式的课。不是吗?总是让学生在我们设计好的笼子里活动,让他们在我们提前设置好的程序里思维,没有给他们发现问题的机会,没有让他们提出属于自己的‘为什么“。看看,目标定好了,只能有的放矢,不能节外生枝;还害怕不稳妥,又来个”自学提示“,又进一步在学生身上栓了个“保险绳”,不准偏离提示,要么我就紧拉一下保险绳;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还捆着保险绳—只对目标和提示里的未解决的问题讨论,不能越位,否则,教师就点拨;课堂检测自然都是熟套子了,也自然是效果优秀或优良了。这完全是为了收拢得住学生和课堂,又曰:驾驭得住教材。

我们只考虑收得住,为什么不想放的开。有个词语叫“故擒欲纵”,我们把它演化一下,“故收欲放”。我们讨论一下是否这样做:对于一般性课文,教师先范读一边,再让学生自读一边(或直接让学生自读)。突出“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然后再让学生提出发现的问题:可是字词释义,可是句子含意,也可以是自己想到的不理解的问题,还可以是该文谋篇布局的结构问题,等等,只要是与该文有关的问题都可以提出来。再就是教师要把学生一一提出的问题归类,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再让学生中自己可讲清楚板书归类里的任何一个问题者解答问题,讲对讲清了,算板书归类中的一个问题解决了,问题消失,擦掉一个。剩下学生不能单独解决的问题,再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再解决不了的,教师就要通过启发、诱导、点拨,解决掉。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只要心中有数就可以了,不一定要展示出来。如若课堂教学目标学生还没触及到的,也就是说,还有些实质关键性的问题,学生没提出来怎么办?教师可以提出来让学生讨论发言,最后解决。这样既可使课堂活跃,又能体现学生主体活动,还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也省劲儿。因为学生动起来了。

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特殊性的文章,例如,古诗词、旧体文、习作等,我们可以采用“欲放故收”的办法,也就是出示一些自读提示(帮助学生对于这样的文章如何下手提出问题),让学生合作讨论解决(其实就是我们的目标教学那道法儿)。完了,再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发现的与该文有关的“为什么”提出来,交给学生个体或集体合作,也或教师诱导点拨,达到解决。这样做,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有些教师讲了,“学生就不会提问题”,所谓“不会提问题”就是乱提擦边的问题,或根本就不擦边的问题。还有些教师讲,“学生就提不出问题”,所谓“提不出问题”,就是学生不吭声,沉默无言,低头呆坐。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教师长期的代替了学生的活动,长期抑制了学生自主能动的能力的滋生,培养出了“不会提问题”“提不出问题’的不会发现问题的学生。所以,首先最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会发现问题。

 怎么培养学生会发现问题呢?当然,先要让学生自信。要让学生自信,就要肯定学生。学生提一些擦边问题,我们表扬他,鼓励他,让他觉得他能行;学生提了不擦边问题,我们鼓励他,诱导他:敢于提出问题很好,很勇敢,但注意要提与课文有关的问题,等等。这样,原来“提不出问题“的学生受到启发和感染,也就会蠢蠢欲动,跃跃欲试了。学生慢慢进入了“情景”,坚持下去,自不然就慢慢会提问题了。

另外,关于教学目标,也想和同仁们商讨一下,是不是我们心中除了有以往的那个“目标”外,还缺一个最最重要的目标—学生疑惑。

教学教学,教师要教的,就是学生要学的;学生要学的,就是要解决他遇到的疑惑;疑惑解决了,学生也就学到“本事”了。所以,我觉得在教学中学生要学的(学生提出的一个个问题)就是目标,,培养学生会发现问题、会解决问题就是目标。

 让学生动起来吧,不要代替他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