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构建属于自己的适学课堂

(2019-12-22 22:37:34)
标签:

转载

分类: 教学研究
 

构建属于自己的适学课堂

 

最近学校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力推适学型教学模式。数学课堂教学主要依据探究模式,以导学思考题问主线,让学生经过小组合作得到问题结论,以小组展示为课堂主要活动手段,已达标测试为检验教学效果的方式,从而达到彻底解放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总得来说这种理念是符合新课改背景的,真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知识生成的过程,形成自己认知经验。所以我从心底是认同这种理念,适学就是要适合学生、适合教师,适合学生认知规律及认知水平,适合教师教学风格,适合教师性格特征。但任何事情过多追求形式,或者过分套用模式势必会走向极端,结果用模式束缚了教师,束缚了学生,必将走向新的形式主义。

说实话我是一个不太喜欢模式的人,虽然人有些古板,但我却喜欢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我总想着在数学课堂让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能够轻松地学习数学,不再总觉得数学课堂除了证明就是计算、作图,在自己印象中形成定势“数学枯燥,数学难学”,早早便失去了数学学习的兴趣,我觉得数学课堂教会学生数学思维和方法尤其重要,毕竟未来只有少部分学生真正从事数学研究,让他们能从数学课堂学到一种思考问题、甚至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首要的任务。

我一直觉得我的数学课堂从来没有什么模式,也套用不了什么模式,总像是天马行空。最近一直思索我要不要真正套用这种适学模式?不用,是否和学校要求不符?用,是否会失去自己对课堂教学的一惯原则?思来想去我还是坚持自己的做法,学习借鉴这种新的理念,认真在自己原有基础之上不断改进,让自己课堂真正能有自己的特色。

今天的数学课堂,我觉得是满意的。这节课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按照原有的授课模式,需要让学生证明这些性质,然后再利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五个性质的证明至少需要一节课,而且会显得单调枯燥。性质的应用需要一节课,这样课堂教学效率也不高。于是我这样设计这堂课:猜想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高、中线、角平分线)与相识比之间有什么关系?阅读课本参照例题给出证明过程。10分钟时间学生基本完成了任务,在这个认知基础上,提出相似三角形对应周长的比,对于面积的比与相似比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完成证明过程,于是得到所有结论。接着让学生通过两道练习题巩固这些知识,完成小结。再此基础上出示一道难度较大的且和实际有紧密联系的综合题,告诉学生谁要是在3分钟之内完整解决这个问题,数学作业可以选择不做,结果有五名同学完成任务。对于这节课我是觉得是成功的:一方面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这节课很少有学生心不在焉;二是课堂效率高,不仅完成了原计划两节课的内容,而且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学习内容。

通过这节课我觉得自己更应该坚持自己的教学思考和实践,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在单位时间解决问题,让学生从大量机械训练中解脱出来;同时注意联系数学与实际的生活,让他们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在教学过程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形成自己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让学生喜欢数学,真正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努力让自己的课堂适合自己,适合自己的学生,真正构建自己心目中的适学课堂。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