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阅读引领学生走向成功

(2019-12-19 17:52:47)
标签:

教育

语文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王琪琳

语文学科是最具人文情怀的学科。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应着力加强阅读训练,使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增加文学素养,提升自我修养,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真、善、美。可应试教育却在很大程度上挤兑了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学校中无书可读的现象远未销声匿迹,学生无暇读书的情形也不少见,除了几本干巴巴的教科书,学生几乎不再有也不再读其他书。个别老师、学生甚至片面地认为:高考要有一个好分数,只要到处搜集各种参考书,淹没在题海中就能事半功倍。其实,这样做是事倍功半,笔者认为,不论是从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的角度,还是从最功利的获得高考考分角度讲,只有阅读,才是引领学生走向成功的桥梁。

古人云:“水滴石穿,绳剧木断”,阅读是一个长时间量的积累过程;所以要常读、大量的读、有选择的读。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数千年的历史,积累了极富表现力的文言、典故。作为华夏子孙首先要读的就是文言和经典。曾经有人认为:在“文言酱缸”里浸泡过,汗毛孔都渗着文言滋养。那么,我们就要从四书五经读到诸子百家,从唐诗宋词读到元曲明清小说。读《老子》,你会吸取老子的智慧而豁然开朗;读《庄子》,你的内心会沉静自然,心境平和,会用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待和思考人生;读唐诗宋词,你会“腹有诗书气自华”;读元曲明清小说,你会惊叹“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我们还要从文言经典读到现当代中外名家之作,那些作品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可以点燃一片绚烂的天空。读徐志摩,从中体味人生的潇洒;读沈从文,添一分淳朴;读毛泽东,更会被他的豪情所感染“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读莎士比亚,你会知道什么是最美妙、最聪慧的语言,真正领会什么叫“语言大师”。大量的阅读不仅是精神的享受,还给人以奋发的力量。博览群书,集众家之所长,东瞻西顾,兼收并蓄,写文章就可以大开大阖,文才斐然,内容深刻。做人就可以坦坦荡荡,豪情奔放!

阅读能力的培养除了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外,更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有多种方法:诵读,放开声音去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忘我吟唱,摇头晃脑,或婉转,或铿锵。朗读时词语、句子的读轻读重处理要合理;读的过程语音的快慢、语气语调要合理。在读中,领会文章深意,感受作者情感,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丰富语感。诵读当然包括背诵,巴金背诵《古文观止》200篇,才有了《家》《春》《秋》,茅盾背诵《红楼梦》,才有了《子夜》。可见诵读在传统语文教育中是行之有效、有大效的方法。当然这种方法更适用于阅读古文、古诗词、优美散文等。默读法,是指不发出声音,靠眼睛、大脑来识记理解文章的阅读法。默读时,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不能动唇、手指、停视,尽量减少回视,全身心投入,并且进行深入思考,以提高默读效率。它适合于阅读一切类型的文章。精读法,是指对读物字、词、句、段、篇作全面、深入的分析、理解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静下心来,处处留意,逐句揣摩,认真思考,细细体味,精彩之处要作批注,作好读书笔记,写下读书心得。它适用与讲读课文和短篇文艺作品。泛读,也可称略读或浏览,是一种观其大略的阅读方法。泛读对于丰富知识,提高写作水平,灵活思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泛读不是毫无目的、漫无边际的阅读,要把读和思结合起来,这样才会有收获。它适合于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书籍。速读,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吸取有用信息的读书方法。人类知识增长的速度相当惊人,面对书山报海,快速阅读法值得提倡。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循序渐进,就一定会有很大的收效的。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让我们尽情的吸取营养,引领我们成长成才;让我们潜入书海之中,尽情地遨游吧,我们一定会获得知识与人生的双丰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