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堂提问要注意的问题

(2019-12-15 19:43:44)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课堂教学教师经常要提问学生,其目的就是要启发学生的思维,达成教学目标。因此,课堂教学教师的提问要注意提问适时,因材发问,进行师生的思维对话。现结合课堂教学的提问谈一下要注意的问题。

  一、提问要适度

  听课中我们注意到,有的老师课堂上不停地提问,一节课竟然多达三十多次,而且都是教师问学生答。我们姑且不论所提问题质量如何,一堂课45 分钟的时间,平均一分钟或不到一分钟就有一次提问,学生的思维完全被诸多问题牵着鼻子走,哪里还有自己思考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不假思索’,地回答和应付。

我们听课中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形,即教师非常认真地提出一个问题来,却不让学生充分思考后回答,或者不认真启发学生回答,而是提出问题后自己回答;或者是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打断学生的回答,然后自己完成回答;或者是在学生答错之后,并不去引导启迪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路,马上纠正了答案,加入了个人的评价。这种种现象,致使在课堂上只能听到教师的观点,而没有学生的观点。

  虽然教师设计提问的目的是要避免一言堂,而实际上这样的课堂仍然是一言堂,换汤不换药。教师的这种做法,让学生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对还是错,极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当学生认识到教师只是把他们的回答当作讲课的装点,无须他们说出自己的观点时,学生就会消极地对待教师的提问,或者拒绝思考,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就得不到有效地训练,无法形成自己回答问题的逻辑系统,什么质疑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是一句空话。当然,如果问题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当引导启发学生,给学生指出思考的途径,让学生自己解决,或者把问题暂时放一放,留给学生课后思考解决。

  本来,提问的目的是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但这样的提问,既不能让学生充分思考,也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设计时就要精心设计,做到有的放矢,适当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然后作答。但教师如果不停地提问,学生只好应付回答,这种课堂提问方式,显然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课堂提问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作答,

二、倾听要认真

  课堂提问本来是很严肃的教学行为,学生都认真对待,但我们在听课中观察到有些老师并没有用心倾听学生的回答,表现为目光游离,很不耐烦,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或者将目光转向窗外或看其他同学的小动作等等。因为教师的这种表现,给学生传达出了一个错误的信息 我可能回答错了,赶快打住。

  其实,课堂提问不仅要会问,也要会听,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作为一个好的倾听者,教师必须注意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都在倾听学生回答问题上,并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给予适当点拨和肯定。这样就会给与学生最大的、真诚的关注,同时表示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兴趣。从而使学生从教师的这些行为中,获得积极的情感反馈——老师对我的回答很重视,我说的一切老师觉得很重要,从而更加激起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我们在课堂上还常见这种情况,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不准确或者完全错误时,一些教师并不是给予耐心的引导,而是简单地否定“你离题了”、“不对”、“不正确”等等。另外,当一些学生听讲不认真的时候,有的教师就故意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题目让学生回答,当学生回答不上来的时候,就加以冷嘲热讽,以示对他不认真听讲的惩罚。这些做法都是消极的反馈方式,它让学生反感,从而降低了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愿望,桎梏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为一个负责的教师,面对这种情况时,应当运用启发性策略,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既保护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有效地进行了思维训练。例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要耐心引导“你再仔细想一想,看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或者“请你能告诉我你是怎样得到这个答案的吗?”运用这样一些不带消极感情色彩的中性词语,或者鼓励性的话,学生就会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就能得到提高。

  三、机会要均等

  我们经常听到学生抱怨“老师从来不叫我回答问题”,或者“老师总是喜欢叫那几个同学”。学生的抱怨,反映了我们课堂提问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也表达了学生的不满和挫折感。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课堂上老师通常是让那些表达能力强和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回答问题,多数学生往往只有听的份儿,个别学生几乎从来没有站起来回答问题的机会。教师的这种做法,或许为了节省时间,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但却给大多数学生一个消极的强化——反正老师不注意我,不喜欢我,也不关注我,我思考不思考都没有关系,会不会也没有关系,也不可能让我起来回答。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都会消失殆尽。学生对学科学习没有了兴趣,课堂上必然要开小差,致使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也会导致学生集体意识的淡漠。因此,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均等的机会回答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提问的有效性,教师所提问题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所提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恰到好处提出问题,难易适度;同时还要注意倾听,给学生积极地反馈。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