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十条实施原则
(2019-12-13 20:34:01)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一、依据课本,超越课本
必须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本”,但也不能“照本宣科”,囿于课本,而应该对课本进行加工提炼,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加深加广。要讲出学生通过自学阅读仍体会不到的内容,是课本的背后和字里行间蕴藏的奇珍异宝。要讲出教师自己钻研教材的心得体会,独到之处,要有见地,有升华处,从而引导学生超出课本,达到一定的境界。
二、疑始疑终
按照对立统一的观点,教学过程应是解决矛盾的过程,教学由矛盾始,到矛盾终,如此不断循环往复螺旋式地向前发展。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三、要有适当的难度和密度
适当的难度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刺激智力的发展。所以,每一堂课都应该有适当的难度。其中,对于“高难度”的内容要化难为易,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教给学生;对看起来较容易的内容,要从不同的角度,以及在和其它知识的联系中找到隐藏在内部的本质、精髓;即使复习旧课,也不能简单重复“抄冷饭”,而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加强系统性和综合性,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
一堂课还应有适当的密度也就是要有适当的容量。
四、教学要博而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学要注意广证博引,拓宽视野,把基础打厚打实,才能使学生学深学透,才能攀高峰。“为学当如金字塔,要能博大方能高”。要有点睛生辉的功力。
五、浅者深入,深者浅出
浅显的内容,学生容易理解,但往往理解得比较肤浅,教师就要深入地开掘,不要停留在知识的表面,而要揭示其内涵。
六、具体问题抽象化,抽象问题具体化
七、温故知新
八、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
布鲁姆提出的“发现法”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是十分有价值的,其核心就是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学习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制作过程,亲自尝试思维的飞跃。教师的讲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推理、判断的思维过程,探求问题的答案或结论。
九、基本知识必须化为熟练技巧
十、教学过程始于课内,终于课外
教师在课外还必须通过批改作业、个别辅导,与学生交谈等等工作才能最后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