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满分作文”之流弊

(2019-12-13 10:05:54)
标签:

教育

语文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黄清奎

有人打假了,我们才知道,原来前一段热销的所谓“满分作文”,有一大部分并非出自考场。

但我私下想:只要为学生们提供些足可称道的文章,管他是否出自考场呢?后来,通过看学生们的真正考场作文,我看到,这“满分作文”的流弊还真的不可小看。

有时,一些所谓“满分作文”本身真的不错,——毕竟有些场外作者还是够厉害的,但考生们的模仿却很坏;有时,那些作文本身也有大缺陷,——选家的眼光也不可太高估了,又被考生放大了。比如以下几点:

一、“群英荟萃”

别管什么题目,一个开头当“题记”(“题记”者,对题目之说明,也不可滥用),然后苏东坡、李白、陶渊明等各一部分。常见的还有项羽、李清照、岳飞、林黛玉之类等等。

这些人就不能用吗?当然可用,但他们之间也该有个什么逻辑关系呀,一个一个平行罗列出来,凑够篇幅再说,“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展示了什么呢?能说清什么道理?

小品中演的“你看这道菜,群英荟萃”,“啥群英荟萃呀,我看就是萝卜开会”,用在这个地方,我看合适得很。

这两年高考的要求有些改了,强调揭示因果联系。什么是因果联系?那是要在道理的自身逻辑性上作文章。别说那些名人未必有你说的那些特点,就算有,能说明什么问题呢?有人那么做,名人那么做,就说明这样做是对的,很对,对得没商量?

有些同学平时对什么名人佚事都没有兴趣,一到考试,随手一招,便将一个个英灵聚集起来,他们能为你做什么呢?一说就是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爱迪生、拿破仑,除了一丁点儿人人知道的简单事实,你还了解什么细节?不是牛顿被苹果砸中了脑袋,就是鲁迅弃医从文,他们说过什么?具体做过什么?泛泛地用,“万能公式”一样,那肯定是浮泛空洞,一无所成。

世间比无用还坏的是“万能”——那是包装起来的一无所能;比偏狭更糟的是“全面”——那是一本正经的一无所知!

二、胡乱铺排

一个个生拗的句子,硬生生铺排在开头、结尾处,那叫排比、有文采!

这是有榜样的,比如:

蜗牛说:“雄鹰展翅可以登上金字塔顶,而我心飞翔,亦可攀上金字塔顶徜徉。”

小溪说:“雨珠奋力可以挤破白云降落,而我心飞翔,亦有飞上云巅俯视山川的婀娜。”

绿叶说:“红花耀眼出众,独当一面,人人赞不绝口,而我心飞翔,亦会甘为人梯默默耕耘,赢得赞誉声声。”

这是号称“满分作文”的文章,有几句话是通顺的?“亦可攀上金字塔顶徜徉”,这不是典型的杂糅吗?道理上更说不通了,红花它怎么“独当一面”,绿叶怎么会“甘当人梯”还“默默耕耘”?雨珠降落,怎么算是飞翔?小溪又怎么会“飞上山巅”?“俯视山川”又怎么叫“婀娜”?

这是一种虚假的漂亮,花纸头粘起来的,又诞生了一大批更拙劣的模仿者。这种文风很坏,不真诚还在其次,就是虚假也虚假得满身疙瘩。

三、文白夹杂

出了一个《赤兔之死》,哇,不得了,哪年都出几篇文理不通又文白夹杂的“范文”,谁知道是否考场上出的。比如下面一段也是“满分作文”上选下来的:

余闻此而有言曰:大旱之岁,乃隼族转折之秋也,逢此时,志不同则前途殊也。归属若何,唯志所谋。

夫天地万物,转折之奥非仅此一案,广袤乾坤,何处不有。君曾见清泉流塞于大石者乎?

看上去还可以理解,实际作为一段文言是处处不通的。如“唯志所谋”,“志”不同于心,也不同于智,它是意念、心情,或志愿、志向的意思,古人说:“在心未见为志。”它怎么可以说“谋”呢?说“唯志所之”或者可以。“广袤乾坤”也是不通的,“乾坤”是天地,它不同于大地,怎能说“广袤”呢?说“荡荡乾坤”或许近似。再,“奥秘”或许可以简化为“秘”,或者结合成“堂奥”这类词,还没有说“××之奥”的。“转折”一词是话题,但在古文中却与现代不同,是回转曲折的意思,而要表达现代的转折之意时,古人一般用“转捩”。“清泉流塞于大石”这样的话,也生硬得很。

桐城古文大家们对古文的那些讲究咱们就不用说了,便是简易畅达的文言,那写起来又有多难哪!不是咱们现代人都太笨,学不成那东西了,而是现在没有那学习的环境了,没有那么些范文进行参考,也没有老师帮我们再来调整那繁难的之乎者也的用法错误,自己胡乱摸索参悟出来的那东西,如同三家村塾师的捏造,俗称“洼里变的”,是上不了台面的。成年人尚如此,更不必说一个个高中生了。

还是省省吧,作你的通俗白话就挺好。前辈文人作白话文学,如同放了脚的小脚女人走路,而现代人写古文,则像大脚妇人重新缠上小脚,又像没练过的人踩高桡,那份受罪样……何必呢?

四、形式创新

不是不限文体吗?开药方的,写剧本的,弄成数学证明题的,化学实验报告的……真是五花八门。

高考评分说明上对“有创意”的说明是:“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你看这类创意算得上哪一条呢?

作文是要展示自己的水平的,水平是什么?思想的深度,视野的广狭,语言的功力,知识的宽度等等,都是水平。你要考虑到,你展示了什么水平呢?你一个化学实验报告,那表明你有思想,有见识,有文化,有语文功底?我看只能表明你没有语言组织才能。

新奇的文体,总需要特殊的能力。比如剧本,那是要悬念、要戏剧冲突的。我不知道八九百字的文章倒是怎样展开人物性格和戏剧冲突。只有剧情说明也算剧本?如果按剧本的“文体要求”给你打分,你该得多少呢?

投机取巧,往往弄巧成拙。

总之,“满分作文”似乎教给了人们不少以无知而显有知的取巧之道。但它们的实际作用绝不像看上去那样大,或者甚至于有相反的效果。

提高作文成绩的最有效之路,就是多想、多读、多练,像人饿了要吃饭一样,重复一亿遍也不嫌多。倒是一条条“捷径”指引是需要提防的,便捷而顺畅,不须努力而回报丰厚,这样的路,总是通往陷阱的。【10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