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观察
(2019-12-08 20:23:00)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片段观察记录】:
[片段1]:
师提问:请同学们打开书第6页,我们一起看一看,小明他们几个人制定了什么样的读书计划?在制定计划中,又遇到了什么问题?
学生坐姿端正,按照老师的要求打开书。
(这一提问是个很好的开始,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半分钟)
[片段2]:
师提问:从这幅图中,你能了解到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生1:这本书共192页。
生2:我每天看32页。
生3:小明几天可以看完?
(题目中的信息较多,在学生找到信息之后,明确要求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学生的思考就有了方向性,不会提出一些其他运算的问题,效果较好。)(五分钟)
[片段3]:
当学生列出192÷32的算式之后,师提问:怎样计算192÷32呢?与前面学过的除法有什么不同?
生:前面学习的除法中除数是整十数,今天的不是整十数。
师:那么,我们可不可以把它看作一个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呢?
生:可以。
师:把它看作多少呢?
生:可以看作30.
师:为什么?
生:因为32比较接近30.
(本课的难点就是把除数不是整十数的看作整十数来试商,教师的提问很好地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突破本课的难点,并且让学生很有兴趣地在研究,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并且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六分钟)
[片段4]:
讨论192÷39的计算方法,学生的回答有两种,一种是把39看作30来试商,另一种是把39看作40来试商。师提问:为什么要把39看作40来试商?
师继续提问:刚才我们把39看作40来试商,如果除数是57呢,68呢?
学生回答积极。
(这次提问,当问到为什么把39看作40来试商时,学生很少举手,一时不知道怎样回答。如果将问题改成哪种更准确呢?学生就能较轻地回答这个问题了,并且能体现准确估算的重要性。)(八分钟)
【研究项目】: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观察
【频率呈现】:本节课中,回答人数30人次,有效回答25人次,教师提问18次,有效提问15次。
(提问:有效提问=18:15)
(回答:有效回答=30:25)
【时效分析】:教师的提问设计目的明确,但个别提问开口较大,导致学生的回答没有指向性。
【观察结果分析】:
从以上统计及课堂观察可以看出:
1.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应充分预设学生的回答可能出现的情况,不能造成只偏向一个回答的情况,同时要注意关注个别突发情况;
2.课堂提问的指向性要明确,开口设计不宜过多大,要有明确的指向性;
3.课堂提问也不能过于单一,如果只让学生回答“是”或“不是”,这样的问题不如不提,要设计一些有思考深度的问题。
课堂即时生成的,也是预设的,。这两者是相互统一的,教师在课堂提问上要深刻体会到这一点,让我们的课堂提问有效性逐渐提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