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中生物教学中课堂提问技能的研究

(2019-12-04 17:11:13)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廖东红

课堂教学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方法。课堂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开阔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难点,及时调整教学过程,使课堂按预先设计的路子进行,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因此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对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重要意义。

课堂提问应有一定的原则:

.有效性。

提问有一定的目的,不能为设疑而设疑,搞形式,提问一些学生不加思索就能回答的问题,就失去了提问的价值。

.准确性。

从学习内容的重点出发,抓住主要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要抓住知识的逻辑关系,层层深入,丝丝相扣,切忌问题答案不确定,含糊不清,让学生们都能“跳一跳”摘到自己的果子,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在课堂应做到善于提问,巧于提问,精于提问,才能提高提问的有效性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善于提问

善于提问是指会选择合适的时机提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从教学内容来看,要选择合适的知识点和知识的适当角度作为提问的切入点。问题切入点的设计是否合理,关系到整个课堂结构和成败,所以提问的切入点十分重要。那么如何选择切入点?通常应选择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过渡处及容易产生矛盾和疑问的地方。如在学习《生态因素》这节课时,在导入新课时在黑板上画一条鱼,并提出一个问题:怎样让这条鱼生活的自由自在?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接着再提出第二个问题:又有什么原因影响这条鱼的生活呢?通过一正一反两个问题,便将教学目标转化成富有针对性,启发性,探索性和趣味性的思考题,使学生充分利用时间,提高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其次是从课堂的时间上把握,应选择合适的提问时机。及时的提问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上课开始的提问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上课过程中的提问可以疏通和理顺学生思路,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时适当的方式提出适当的问题可以很好的活跃课堂气氛,把握课堂节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提问可以消除学生疲劳和麻痹的心理。如在讲“植物体内水分的吸收利用和散失”时一开始就给学生提一个问题:“有道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可是植物体内的水为什么偏偏从树根向树顶上走呢?”这个问题一下就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课堂上来了。这种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把一些抽象的问题放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就会使事情变的简单得多,取得较好的效果。

2)巧于提问

巧于提问是指提问要灵活把握。首先,从语法上来说,提问有多种,如疑问、设问、反问等等。而每一种提问方式的作用及所能达到的效果是不相同的,所以在课堂上,设计的教学提问尽量要多用几种形式,这样才能体现课堂的灵活性,活跃课堂气氛,让课堂妙处横生,让学生在轻松和欢乐中学到知识。其次课堂是千变万化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可能全部正确,而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答非所问,或干脆答不出来。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机智,根据情况变化,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不能不顾课堂实际情况,而一味用课前设计好的问题。另外在学生回答不上来时,不能一个劲地追问学生,而应多用一些疏导性、铺垫性的问题,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如在通过表格复习尿液和原尿成分时问:“为什么尿液中尿素含量比原尿中高许多倍?”当时学生没有回答出来,再问学生:“煲汤的时候,发现汤淡了一些,怎么办?”学生马上回答:“加盐”,接着问:“如果不加盐,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煲久些”有的学生说。通过启发,这个问题便解决了。

巧于提问还指提问要有跨度和梯度,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设置的问题要集中,能抓住关键,扣准重点,问题之间应有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使之环环相扣,学生的思维才能通畅如流。在讲“呼吸作用”时,先通过提问,复习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在提问后,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实质是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这些能量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那么这些能量是怎样释放出来而用于生命活动呢?于是顺理成章引入“呼吸作用”这一课题。

3)精于提问

精于提问要做到提问频率适中。有的教师有这样一种偏见,认为课堂提问越多越好,越多就越能体现启发式教学。其实这也是与学生的认识规律违背的。因为一堂课中问题提得太多,知识密度必然过大,学生思维频率就太高,就会造成学生负担过重,影响掌握知识的质量。问题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精于提问要求设计课堂提问时应把握分寸,注意难易适当。要求教师在问题的设计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正确认识学生并科学估计他们的知识和智力水平,真正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既要是所提问题在学生心理上制造不平衡,以激发学生的新知识,探求新的欲望,又不能让问题过易或过难,使学生产生厌烦或者抑止心理。问题过易,如“是不是、好不好、有没有”之类猜测性的问题,表面上制造了热烈的气氛,实际上则有损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而问题太难,完全超越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则会阻止学生攀登的脚步。抑制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

总之,教师设置疑问,不仅可以开掘课堂教学内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可以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显现教师的教学魅力。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这一常用教学方法,做到善于提问,巧于提问,精于提问,问出良好的教学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