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堂教学展示课的几点思考
(2019-12-02 22:38:11)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本学期按照教学处的计划,将在全校范围内安排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展示课。授课老师是各个学科的教师代表,所以是被公认为教学经验比较丰富,教学理念比较先进、教学风格比较成熟,教学方法比较多样的教师。展示课的本意是在更大的范围内让更多的老师从中感悟与见证,收获与分享。但如果定位错位,角色不当,则有可能走入另外一种误区,变成了教师个人教学技能的表演或作秀。以下是几个必须考虑的问题:
1.谁来展示?首先要搞清楚谁是展示课的主体?是老师还是学生?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学堂”,而不是教师的“教堂”或“讲堂”,所以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主角理所当然就是学生。老师要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展示他们多姿多彩的学习过程。
2.该展示什么?
(1)展示的应该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而不是教师本身的教学技能:
(2)展示的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与方法而不是教师本身具体的教学方法与技能:
(3)展示的应该是学生的活动成果而不是老师课前预设的课件答案:
(4)展示的应该是学生的精彩互动与对话段而不是教师的个人口头表达水平:
(5)展示的应该是学生活动的质量而不是老师组织活动的数量:
3.展示过程的几个结合:
(1)静态与动态的结合:通常来说,老师都比较喜欢展示学生动态的一面,追求表面的笑声与掌声,却忽视了静态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学生的阅读与思考、审题与答题、质疑与判断)。事实上,静态的活动更真实,更有含金量。为此,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静态下学习。在此期间,老师要有足够的耐性去观察与等待。
4.何时展示?展示的程序要合情合理,符合真实课堂的状态。既然是展示,肯定就离不开成果。而成果的产出又必须通过学生的个体与集体的努力才能生成的。为此,只有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才可以展示,而不是老师来抢着展示(学生还没有成果出来之前,老师已经把答案展示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