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提问多,学生质疑少

(2019-12-01 19:52:06)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吉锋

传统教学由于过于强调讲的方式而遭到教育界内外人士一致的口诛笔伐,课堂教学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了现在的“满堂问”。有资料调查显示:上海市某区的一所教育学院对6所中小学语文、数学各9节课的课堂提问进行了专题调查,从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如教师提问平均每节课达30次,且大都是教师问、学生答,所提问题又过于简单,很难见到学生主动发问。

崔峦先生说:“问题不在多而在精。问题要提在学生的疑点上,提在课文内容、形式的特点上,提在语言训练的重点上,最好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能揭示事物的内在矛盾,形成一个探索问题的情境,可以引导思维,激起联想,化难为易,求得答案,但如果提问失法、无当或者泛滥,则会掩蔽或干扰学生思考,反而会给学生理解课文增加难度,甚至导向歧途。

在目前看似热闹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背后,这种无效提问甚至干扰提问比比皆是,却恰恰没有给学生的质疑、解惑留下畅想的余地。长此以往,学生岂不要被培养成一个个只会制造标准答案而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木偶人?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问难是理解和感悟课文的关键,但为什么课堂上却很少看到学生的质疑呢?一来学生没有质疑的条件和时机,因为整堂课充斥着教师的提问。二来学生不会质疑,不知从何质疑,该提些什么问题。根源主要在后者。因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要在阅读教学之前、之中、之后等环节安排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上海师范大学吴立岗教授认为,质疑时不要局限在一个词、一个句子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有关文章表层词、句的疏通性问题,二是有关思想内容深层的探究性问题,三是有关表达形式的鉴赏性问题,四是有关语文知识拓展的延伸性问题,五是有关对课文不同看法的评价性问题。这五个方面精当地指出了对学生质疑问难方法的引导,教师可以在阅读实践中进行尝试。另外,质疑不仅要有内容方面的,而且要有语言方面的,比如,这个词为什么用得好?这个句子为什么这样写?对于这样的质疑,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一定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