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把握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2019-11-30 21:12:33)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李彩霞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它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语文教师教学技能的集中反映,也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课堂提问是手段,更是艺术。宋朝的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话说的真是到位。“教须有疑”,心理学上讲,“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英国教育家爱德华认为:“教育就是教人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巧妙设问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心中制造疑窦,腾起疑云,从而引起积极的思考;而思考,是学习走向深入的出发地、源头,启迪知识的钥匙,踏上智慧之路的桥梁。
(一)巧妙把握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有四个“有利于”:
一是有利于学生掌握重难点。语文教学中的提问,一般是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的。教师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设问,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分析思考,可以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二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每个教师都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巧妙的课堂提问正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是有利于优化学生的表达。课堂提问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发表意见的机会,学生能面对教师和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通过答问,即可锻炼学生组织语言的本领,又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灵活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四是有利于获取即时的反馈。教师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某一方面的知识或某一个问题,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可以了解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因此,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最快捷获取反馈信息的重要渠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问及时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调整进度。
(二)课堂提问艺术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使提问更容易获得成功呢?如何才能避免出现教师的提问无效、无序、无章?我们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启发诱导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尊重学生,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第一前提,就是尊重学生。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个学生学习的权利,尊重学生的情智现状。承认学生间存在的差异,相信学生的可塑性。尤其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切勿草率武断地否定学生的异论。课堂教学氛围应该是民主的,教师和学生在求知过程中是平等的。这就要求教师带头打破“一言堂”,抛弃传统的“师道尊严”。教师真正承认“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弟子不必不如师”。教师应为学生超过自己而欣慰,教师应该是学生攀登科学高峰的阶梯,而不是凌驾于真理之上的圣人。谦逊豁达,虚怀若谷的教师不仅可以授业解惑,而且可以传学生治学之道,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第二、讲究技巧,追求提问的及时适当务实
1、提问要及时。问题设计得好,还要注意提问的的时机,若时机掌握得不好,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最佳提问时机,就是在学生的“愤”、“悱”之时。这时提问定能促使他们积极思维,上下求索。
2、提问要适当。就是说要注意分寸,所提的问题不能低于或过分高于学生的水平。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让学生“跳一跳把果子摘下来”。如果问题太简单,不能引起学生思考,那就等于白说。如果问题太难超过学生的心理认识发展水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要难易适中,使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
3、提问要务实。要从实际出发,从效果出发,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所有的提问实际上应该是紧紧围绕教材的主要教学点,让学生可以一旦解决了所提的问题,也就解决了这篇课文的教学任务。在这方面有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问题。《学记》上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其先易难,后其节目。”讲的正是这个道理。
(三)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方式多种多样,下面略述几种常用的提问方式
1.直问式
直问,就是为引起学生的思考而进行的直接提问,如就某一个问题而作的明确发问:“这篇课文属于什么体裁,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孔乙已为什么用手爬出大门?”这种方式应用十分普遍。但是,这种提问直来直去,缺少趣味性,在一堂课中若运用太多而无变化,往往较枯燥,不容易活跃课堂气氛。
2.逆问式
逆问,就是不直接问为什么,而是以相反的方面提出假设。一般问问题总是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而逆问则这样问:“不这样写行不行?”这种问法揭示矛盾突出,刺激性强,是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是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的有效方法。逆问能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有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3.比较式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为了巩固旧知,开拓新知,教师往往运用对比、反比、类比等方法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从而有所发现,有所收获。这种提问能让学生发现矛盾,激发思维,在比较中提高认识和鉴别事物的能力,养成分析的习惯。
4.层进式
层进式提问,就是各个问题上下相连,环环相扣,前一个问题是解决后一个问题的基础,两个或几个问题在知识上是层进的,引导轨迹不再是一条从问题到答案的线段。教师的层层设问其实就是在设置一个个鱼饵,诱惑学生上钩。这种提问方式,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便于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触及文章的深层内涵,磨砺学生的思维。
走路常常遇到高山江河阻隔,这时如果客观条件不允许,人们便绕道而行。在教学中往往遇到类似情况:问题一搁浅,再“启”也不“发”,讲又很费劲,我们便可以采用这种绕道式的提问方法。“贵曲忌直”就是这个道理。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去探索大千世界。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拓宽原有的教学内容,对课文中的人物、情节、场景产生再造想象,或插叙情节,或改写人物,或增删词句等等,启发学生想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欧阳修的《卖油翁》,可提问:卖油翁走后,陈尧咨会想些什么?这种提问是根据课文的内在因素设计的,因此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此外,还有选择式提问、揭疑式提问、诱导式提问、……方法是不能穷尽的,教师要做到古人说的“读书得间”,也就是“要教会学生用两只眼读书,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一只眼看到纸的背后”(歌德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使自己的课上得象一场“头脑风暴”般虎虎有生气,一方面要注意灵活运用几种提问方式,一方面又要锐意创新,使提问艺术日趋完美。【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