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

(2019-11-28 16:50:08)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学问,学问,学就得问”。但长期以来,教师讲得太累,传得太多,管得太死,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已成为新世纪学习的主旋律。和传统的他主接受学习相比,它们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参与性及开放性,强调问题的提出、研究与解决,更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求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读中生疑,踊跃质疑,又在读中释疑。只有学生心中有惑,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有了学习的欲望与动力,才能深入研究学习内容,并最终掌握知识。由此可见,帮助学生学会提问,是一项重要、紧迫的工作。

在教学实践中,就学生如何才“会”提问,我进行了一系列摸索。在实际的操作中,我感到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做教师的应努力做到以下几方面,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精指导

在学生学习提问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刚开始就让学生拿着一篇文章提问,其结果只能是听到满天飞的问题。这不是自主探究的学习,而是变成了一种放任自流。作为教师,此时应首先告诉学生,提出的问题应确实是你心中的不解之惑,不应没认真思考就盲目提了出来。其次,老师可以以自己平时向学生提问为例进行示范,说明哪些问题该问,哪些问题缺少质量,应让学生明白,问题应是从整体上去把握的,应是围绕文章的中心来展开的,应是有自己独特理解的……然后,放手让学生尝试着去提,在学生提问中具体分析哪些该提哪些不该提帮助学生进行总结,提升学生对问题的把握能力。以此循环,螺旋式上升,学生的提问水平自会越来越高,就能“一把抓住要害”,就能“一针见血”,就能“别具一格”……

二、勤练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爱提问,必须得让学生对此有兴趣。此时老师可以特意创设情境,拿出几篇文章来,有意识地让学生提问,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提问,养成爱提问的习惯,在练习中培养提问的兴趣。在新授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时,我就放开手脚试验了一番。教学《但愿人长久》一文时,第一课时就让学生把心中的疑惑统统讲出来,结果,问题提了一箩筐,有好些问题都出乎我的意料很有独特理解。后面两篇文章《三顾茅庐》《寓言两则》,我就趁热打铁,先提问,再学文。每次新授完后都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总结哪些问题提得好,有价值,哪些有创见,要保持。人们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我则想说,“练习是成功之父。”经过这一单元的训练,我发现我班的学生就如何提问已经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了,随意性大大减少,提的问题明显尖锐深刻许多。

三、巧引导。

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有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感悟颇深。“你们提出的问题,我把它们全部还给你们,由你们自己解决。”的确,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的摸索中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并获得理智能力的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但教师也应在其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的理解是多元多角度的,也是丰富多彩的。在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充分发挥穿针引线、铺路架桥搭梯子的作用。如果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搁了浅,遇了阻力却无法突破,久而久之,必将影响他们提问的积极性。“跳蚤关在加了盖的瓶子里,跳久了跳不出去,到最后即使盖开了它也不会再跳了。因为它开始怀疑自己到底还是不是一只跳蚤了。”更何况是这些缺乏耐心与意志力的学生呢?学生们经过自身努力,解决了问题,这种成功感也会促使他们经常去探究问题提出问题。具体的做法有:

1.就事论事。对于学生提出的一般性没有争议的问题,积极地开展好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讨论并获得结果。

2.顺藤摸瓜。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对理解文章很有帮助,则可以顺着这根“藤”,逐步把学生的认识引入深处,理解课文发现本质摸出这个“瓜”。

3.顺水推舟。学生提出有独创性的提问时,则千万不能认为是对你教师权威的挑战或是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而一声大喝一棍子打死。深究学生问题背后的思维动机及思维过程,抓住这一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已是现阶段教育教学对我们教师提出的要求。人们最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在此时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同时它也是展现你教学机智与教学艺术,或是你一分为二辩证看待教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舞台。

四、重鼓励

“松软适度的土壤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创造潜力的开发。”但长期以来的接受式学习方式,禁锢了学生原本活跃的思维,让学生习惯于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也养成了等人“喂”的习性。一旦要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则变得不知所措。应当承认,学生的问题有的不具备思维、探究的价值,甚至有明显的漏洞,但应明白,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都是自己思维探究的过程。对学生个体而言,这或许是他内心的全部。教师必须慎重处理,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培养其质疑的能力。教师的安慰与鼓励的重要由此可见一斑。能受到自己最尊敬的教师的肯定,对学生而言那是一种多高的荣誉与骄傲。这必将激励学生更加认真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作为老师,在教学中不应吝啬自己的“片言只语”,哪怕是短短的“不错!”“你真棒!”“你真聪明,有创见!”这样的几个字寥寥数语,也将激起学生强烈的表现欲。维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对于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至关重要。

五、常比较

有比较就有发现,有发现就有改进。在学生学会提问的过程中,我们也可充分利用比较法来帮助他们。“大家看一看,谁提的问题好?”这是横向比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个问题提得好在哪里?”则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去明白其他同学为什么会这样提,明白他人思考及提问的过程,从而去摹仿,从中受益。“看,你现在提的问题比以前好多了,以前你是……,现在你是……,要保持!”这是纵向比较,切切实实地让学生感受到他在进步,那怕是点滴进步,也要鼓励,也要帮他进行总结。

总而言之,当学生学会了提问,满脑子都是疑问并勇于表达时,我们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也就有了真正的落实并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我们的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课程》下的学生。请把探究的需要还给我们的学生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