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19-11-26 17:43:49)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刘立平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然而,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无疑可问、不知道如何去问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现将我的做法与大家交流。

一、钻研教材,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有疑可问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依靠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真钻研教材,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多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设计了故事情境导入:有一天,晓刚的爸爸正在书房看书,忽然,晓刚哭哭啼啼地跑进来说:“爸爸,小明每年都过生日,可我今年都8岁了,才过了两个生日,我也要年年过生日。”爸爸听后哈哈大笑:“傻儿子,不是爸爸不给你过生日,而是因为不是每年都有你的生日呀。”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问题情境的设置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一个高潮,在学生的大脑中就会产生很多问题:为什么晓刚8年才有两个生日?晓刚是哪天出生的?是不是这几年日历上没有这一天?疑问伴随着猜想,使他们产生了探究问题的强烈欲望。

二、改变观念,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敢问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必须营造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倡导“思维无禁区”,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正确对待学生的问题,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呼吸”。

三、循循善诱,指导提问方法,让学生会问

学生不敢提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知道该怎样提问题。为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指导、训练学生学会提问。

1.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寻找问题的方法。新课伊始,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新知的意义、定律及公式等方面找问题,特别是在自己思考后还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寻找问题。

2.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提问原则。比如给学生出“甲数是20,乙数是40这两个已知条件,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并解答。学习了除法学生会提出“乙数是甲数的几倍?”学习了分数应用题,学生会提出:“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甲数占甲乙两数总和的几分之几?……”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强,学生的问题也不断深入,提问兴趣不断提高。

3.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思考问题更加全面,所提问题更加有思考空间、更加有深度。如在学习了三位数的乘法后,出示下面一题:某旅游团30人到宾馆住宿,男的有13人,女的有17人。宾馆住宿标准:2人间120元,3人间150人,4人间160人。小组合作,帮助导游设计住宿方案。在探讨过程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