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解放了,孩子才会跟着解放

(2019-11-23 19:06:04)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20147月,我们在“新经典”大讲坛上首次展示了创造性戏剧的工作坊,当时,只有十多名老师上台进行体验,但却成为那届新经典上的一个亮点。有参与的老师坦言:从来没有这么放开过自己!有时候,如果要和孩子和解,我们或许首先自己得变成“孩子王”。

抖空了所有对于戏剧的误读和偏见之后,北京亦庄实验小学的胡艺潇和王建新两位老师带大家体验了一把戏剧课。

十个名额,小伙伴们从四面八方飞扑到台前。

首先是“信任练习”。

老师请一位男老师来到台前,让他闭上眼睛,身体绷直朝后仰躺, “你要相信我就在你身后,我会接住你。”

“一、二、三”之后,这位瘦瘦的男老师直挺挺地往后倒,毫不犹豫。掌声四起。

第二轮,胡老师请他倒得再低一点,同时,偷偷安排了另一位男老师在他身后,自己却移到了舞台一侧。胡老师诚恳的声音从一旁传来: “你要相信我,相信我!”

“一、二、三,倒!”男老师的表情有一点点慌张,但还是照做不误,并报以一个惊悚而又决绝的尖叫: “啊!”就在离开地面不到半米的位置上,一双手稳稳地托住了他。观众席里一片欢呼。

老师说: “信任练习是信念感练习中的一部分,是每次戏剧课前都要做的,能让孩子们坚定信念,产生社交体验,增进互相的了解和团队意识。”

接下来,十位志愿者的戏剧体验正式开始。

第一堂课叫作“气球”。

先观察气球:常态下,充气,放气,再充气,吹爆。

“现在,你们就是一只气球。把气放空,完全瘪掉。”

台上十位“气球”顿时全蔫了,低头、垂肩、含胸、塌腰、松臀、屈膝,有一位甚至“扑通”一声躺倒在地上。

“现在,我给你们统一扎上气口,用一把气筒同时打气。打十下,气球就到达最充盈的状态。一、二、三……”

“气球”们一点点“鼓”起来了,眼神一点点活泛,身体一点点舒展,腰背一点点挺直,手臂一点点延展,腮帮一点点鼓出。

看看这些“气球人”吧。无论男女,无论少壮,无论胖瘦,个个都把肚子、腮帮鼓得高高的,手臂呈各种伸展姿势 —像胜利女神的,像举重冠军的。甚至有一位整个脚跟都离开了地面,手臂也在空中缓慢地上下摆动,仿佛风一吹就要飞起来似的。

观众们乐疯了,演员们却一个比一个严肃。 “相信假定”是胡老师一开始就强调的演员的“天职”。此刻,他们就是气球!

挑战升级。胡老师要给气球放气了!

一号气球是所有气球中比较另类的一个,看得出她不是很“嗨”,也不是很鼓。胡老师“扎”了她一下,她居然也反应不大。众人正惊异间, “气球”伸手抢过胡老师的话筒: “我这只气球从一开始就是漏气的。”讲完又迅速低眉顺眼,回归刚才的状态。错愕半秒过后,满堂喝彩。

“真是一只有想法的气球!”胡老师点点头,转向二号气球。二号气球穿着大红色的连衣裙,是个长得像芭比娃娃一样甜美的女老师,但此刻俏丽的眉眼却显得有点“狰狞”:她已经鼓得不能再鼓了,不仅腮帮,眼睛、鼻孔都已经瞪圆了!

老师邪恶地一笑,小李飞刀!“嘘—嘘—嘘—” “芭比气球”收拢了夸张的表情,收拢了上举的手臂,收拢了凸起的小腹,一晃,一摆,一扭,然后猛地抽动了几下,整个身子便缩成一团滚到了地上。观众们笑翻了。 三号气球比较强壮。胡老师索性从后背抽出射日的神器,拈弓搭箭,瞄准射击 —慢!气球呢?天啊!他跑了!这只气球跑了!他费劲地晃动它膨胀的身躯,躲开了白羽箭的攻击。

老师怒了,从腰间掏出匕首— —说时迟,那时快! “壮汉气球”猛地弹跳了起来,朝着胡老师扑过来,随即腾挪跌宕,围着胡老师转了好几个圈,又在地上滚了好几下,最终整个儿趴在了地上,完全瘪了。 叫好的,鼓掌的,拍照的……

……

单纯地、投入地表演一只气球,老师们把平日里挂起的自尊、端起的架子、藏起的童心全都妥帖地安置在了恰当的位置。

第二堂课由王建新老师来上,课题叫“小树苗”。

老师请大家表演一棵小树苗,用肢体和表情来诠释自己心中的小树苗形象。于是,舞台上有了一群姿态各异、心情各异的小树苗。

这时,音乐响起来了,是班得瑞的曲子;王老师极具画面感的叙述响起来了: “春天到了,小种子慢慢地发芽了。它慢慢地长高,长出了树叶,伸直了枝条,长成了一棵茁壮的大树。”

随着音乐, “小种子”们一点点地变化着,你能够清晰地看到他们眼神里的惊喜、迷惘和享受,看到每一寸躯体越发强健和舒展的过程,看到树叶被风儿吹过“沙沙”摇摆的姿态。 这是本课的热身。

这堂课,主要任务是要通过两人的配合,完成一个人与树苗相互陪伴、共同成长的故事。

五组老师,本来谁也不认识谁,可当音乐响起来,她就成了那棵树,蒙了他的照料和关怀,在风里唱歌;他便就是那个人,自出生到老去,永远不离树的视线。他们用肢体交换着信息,用眼神交流着心意。

那一霎间,纵使树把自己别扭地扭成了麻花,纵使人一蹦一跳地模仿童年的姿态僵硬笨拙,没有人发笑。 那一刹那,演员不止看到人和树的温情,观众也不单感受到这场演出的美好。那一刹那,人和物,身和意,演员和观众,我和你,真的在一起。

一个半小时的最后五分钟,留给现场观众提问。

一位高中老师问: “如果我们也想开始,从哪里进入?”

诺说:“你说要开始,我说就从你开始。你先去了解什么是戏剧,先去学习怎么做一个演员,你真的感受到里面有什么东西让你成长、可以让你分享给他们,你就真的开始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