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的倾听做到位了吗
(2019-11-19 17:28:55)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王红顺
结合专家观点及一线学校实践,现对合作学习课堂上倾听做如下多元解读。
一、倾听是一种技能,一种素养,要从倾听的礼仪、态度、规则、方法、行为、习惯等全方位来训练习得。可让学生通过记、做、思等途径学习、践行,并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记”,就是记住相关内容,记住内容是确保践行的基础;“做”,是围绕每一条内容让学生实际操作,互相提醒,形成正确的倾听概念和倾听思维模式;“思”,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将条约内容内化为自身的实际行为。对照要求,自己在倾听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打算如何改正。
二、合作学习中的倾听与平常话语中的“听”及传统课堂中“注意听讲”中“听“不是同一概念。佐藤学教授在《在静悄悄的革命》中写道:“这种倾听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呀’等共鸣共感。唤起这些情感体验可以说是倾听学生发言的‘理解方式’应具有的最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互相倾听的教室”。教师要用心倾听学生的各种语言,包括身体所发出的无声语言,感受学生在课堂中思想的起伏波动与学生的想象产生共鸣,从而共同走向创造性的学习。
三、高质量发言是引起倾听的前提条件。没有水平、没有个性、没有独立思考的质量不高发言是难以引起倾听的。
四、不可忽视倾听礼仪对倾听效果影响。倾听的基本礼仪:“倾听”是交流的开始,礼貌倾听不仅仅是学习的需要,也是最基本的交往能力。(1).体态语言:看着发言者。点头(或摇头)。竖大拇指、鼓掌。身体前倾、微笑……(2).如果没有听清楚,再询问同伴或教师:“对不起,老师,我没有明白,能不能请您再讲一讲?”.“老师,是不是这样……不知我理解的是不是正确?”.“X X同学,我没有听清楚,你能不能告诉我一下……”.“X X同学……意思是不是这样……”(3).如果有人这样问你,你应该满足他的要求。(4).当你发现其他组声音太大,影响了你们的讨论时,可以提醒:, “请你们轻一点儿……”(5).当有人这样提醒你们时,你们也应该调整自己的声音。(6).耐心听完发言者的发言,一般不轻易打断。
五、师生之间的倾听是相互倾听。过去“你(教师)讲我(学生)听”与现在过分夸大的“你(学生)说我(教师)听都是畸形倾听。
六、合作学习课堂上生生倾听关系建立要先从教师高品质倾听学生发言起步。佐藤学关于教师倾听学生的发言强调了三点:一是认识该发言是文中哪些话语所触发的;二是认识该发言是其他学生哪些方面所触发的;三是认识该发言同该学生先前的发言有着怎样的关联。
七、小学合作学习课堂上发言过剩、倾听不足的弊端应加以校正。
八、合作学习己成熟学校要从关注表达走向关注倾听。当展示己成为习惯再构建、强调倾听关系更有意义:学生在相互倾听中,明白了对问题别人也可以有其他的不同解释,有利于他们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在合作、相互表达与倾听中,学生各自的想法、思路被明晰化、外显化,学生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审视和监控;听不到位,对话深度就不到位:当学生太习惯于表达自己时,往往会忽略倾听别人,如果倾听不到位,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思维碰撞。说的是己经知道的,听则能听到不一样的观点。同时倾听的关系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而且通过倾听,一方面能够在另一方观点的基础上去思考,并形成两方面思维和经验的连锁,从而将学习和合作引向深入。
九、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体味带着情感去听、有关联、触发思维的听。景安初中倾听十问就是关联听:一问:猜猜他说什么?二问:信息来自何处?三问:与我有何不同?四问:表达是否正确?五问:叙述是否全面?六问:过程是否清晰?七问:是否有理有据?八问:互动是否有效?九问:能否更好陈述?十问:是否需要提炼?
十、协商制定、践行师生倾听细则。
(1)学生倾听条约:老师讲课或同学发言时,眼睛要看着对方,要仔细听清对方所说的每一个字。别人发言时,不插嘴,不打断,不做其他事情。不明白别人所说内容时,应该举手示意或等对方说完再提出疑问。小组讨论时,应在组长组织下按组內顺序依次发言,有问题可在别人说完后进行补充。老师讲课时,可适当记录下重要知识点。別人发言时,应积极思考,对发言的内容进行全面思索,做到记住关键意思、找出问题、寻求灵感、提升补充。
(2)、教师倾听条约:教师不可以打断学生的发言,要静静地等待学生发言完毕。学生发言不正确时,不可以大肆批评和过严指责。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多给机会,倾听他们的心声。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指出不足,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