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堂提问抓“五点”

(2019-11-16 22:24:55)
标签:

教育

课堂

教学

分类: 教学研究

刘金兰

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设疑、释疑的过程,是以问题的解决为核心展开的。提问是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它被运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好的提问技能能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积极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我认为,课堂提问要抓“五点”

1)抓“模糊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有一些容易与其他内容相混淆的知识,对这些模糊点必须予以澄清。而设计恰当的问题进行提问,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如在教学物体的容积概念时,设计这样一个问题:物体的容积和体积都是讲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那么容积和体积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呢?”。通过这一问题,强化容积、体积概念。抓模糊点,在知识水平的提问和领会水平的提问上显得尤为重要。

2)扫“盲点”。 所谓“盲点”是在正常思维中不容易被注意到但实际运用中又往往会影响学生正确思维的问题。盲点一般不被人注意,教师应设计恰当的问题,一道学生自己发现盲点。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许多学生通过对正比例关系的初步了解,许多学生把正比例的意义就理解成一个量扩大(缩小),另一个量也就随着扩大(缩小)。实际上,只有在一个量扩大(缩小)几倍,而另一个量也随着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也就是两个量的比值一定时,这两个量才成正比例关系。因此教学时,我们可以在练习部分进行这样的提问:“圆的周长和它的半径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是否成正比例关系?”通过讨论,学生就会体会到,虽然圆的面积是随着半径扩大(缩小)而扩大(缩小),可是扩大(缩小)的倍数是不相同的,也就是比值不一定。因此圆的面积和半径不成正比例关系。而圆的周长和它的半径成正比例关系。

3)寻“发散点”

这在设计分析水平型提问和综合水平型提问时,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发散性设问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是指对同一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正面和反面多途径去思考,纵横联系所学知识,以沟通不同部分的数学知识的方法,思维的方向由一点发散出去,不断扩至各种渠道、各个侧面、各个角度,以求问题的灵活解决。如傅哓老师在试上《正比例意义》时,教学例1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表中有哪两个量?”学生说“路程和时间”。教师接着问:“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变化的?”生一:时间增长一倍,路程增长一倍。生二:时间越长,路程也越长。两位学生已经从自己的角度思考了同一问题。教师继续启发:“如果从右往左观察这个数据,你能否完整的说说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变化的?”生三:路程是随着时间的扩大而扩大,随着时间的缩小而缩小。教师的提问和提示将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地引向深入。学生不能一步到位,但教师通过多角度的启发,仅仅两次提问,第三位同学便在前两位同学的基础上将问题正反两方面都回答清楚了。

(4)探“创新点”。

批判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反思性实践。教学不是要求学生对教材内容完全地进行接受式的学习,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反思、批判的方式进行自我意义的生成与建构。在意义的重建过程中,探究是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学生只有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才能更深刻地领会知识,获得体验与感悟。因此,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避免频繁地提一些知识性问题,而更多地提一些需要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对新知进行分析综合、重组加工的问题。同时,教师需要及时判断问题的答案是否合理,有无独创性,并择优进行引导深化。

5)突“重点”。

课堂提问要抓住教学重点和问题的关键,切不可随意设问,频繁提问。要做到“少而精,短而实”。

抓住了以上几点,课堂提问就能真实有效。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 它是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精心地设计数学课堂提问, 对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提高能力, 开发智力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我的评论:

这五点做到了,课已经可以上得不错了。在落实这五点中觉得还应该注意:对于不同的学生,选择难易适中的问题,让每一类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也能够问问题,敢于问问题,乐于问问题。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