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2019-11-16 19:57:11)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王致兰
长期以来,课堂中“老师问,学生答”。老师不提问学生不能发言,要发言必须先举手、得到老师允许后再起立发言。大多数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够重视,在课堂上没有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时间和机会,没有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学生缺乏问题意识,不敢提问,也不会提问。
为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一种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他们感到老师是最可信赖的。当学生提问题时,教师专注的目光与神情,使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所提的问题非常重视,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让学生相信即使问题提得不恰当,得到的将是教师耐心的帮助与亲切的关怀,这无疑对培养和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再次,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条件和机会。例如在新课导入时,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也要给学生留有质疑问难的机会和时间。
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学生的思维将会不断地掀起波澜,因此,质疑问难不应该是一次性的,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会超出教师的预料,甚至给教师出难题,此时,教师应因势利导,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实现对问题的探究,保护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能成为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学生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是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更具有价值。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敢于和善于揭示自己认知上的矛盾与冲突,积极探求未知的心理需求的具体表现,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学习习惯,也正是我们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五、循循善诱,培养学生独立做作业的习惯
认真作业的习惯与学习态度、学习成绩是有密切联系的。这一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所以,我认为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在进行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2、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完成作业的基本方法。学生在作业时往往提笔就做,不去认真的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弄清算理,这就导致了作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机械模仿例题的现象。